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1 引言 | 第13-17页 |
2 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 | 第17-57页 |
· 创新社会网络研究综述 | 第17-34页 |
· 创新的界定与测量 | 第17-18页 |
· 创新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与组成单元 | 第18-21页 |
· 创新社会网络的形成动因 | 第21页 |
· 创新社会网络研究的主要指导理论 | 第21-34页 |
· 创业企业及其创新社会网络研究 | 第34-38页 |
· 创业企业的界定 | 第34-35页 |
· 创业企业的特征及其对创新社会网络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创业企业创新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知识获取研究综述 | 第38-44页 |
· 知识获取的内涵 | 第38页 |
· 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8-43页 |
· 知识获取的效应研究 | 第43-44页 |
· 网络能力研究综述 | 第44-49页 |
· 网络能力:从胜任力观到动态能力观 | 第44-46页 |
· 网络能力的结构与测量 | 第46-48页 |
· 网络能力的效应研究 | 第48-49页 |
· 创新导向研究综述 | 第49-52页 |
· 文献小结 | 第52-57页 |
· 以往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 以往研究存在的局限与待研究问题 | 第53-57页 |
3 本研究的理论构建与总体思路 | 第57-61页 |
· 拟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 | 第57页 |
· 总体构思与实证设计 | 第57-60页 |
· 技术路线 | 第60-61页 |
4 研究一: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构思访谈研究 | 第61-75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研究目的 | 第61页 |
· 研究方法 | 第61-63页 |
· 样本 | 第61-62页 |
· 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 访谈实施 | 第63页 |
· 内容分析 | 第63-68页 |
· 确定分析单元 | 第63-64页 |
· 建立分析类目 | 第64页 |
· 编码与统计结果 | 第64-66页 |
· 信度检验 | 第66-68页 |
· 效度检验 | 第68页 |
· 结果与解释 | 第68-73页 |
· 网络动态能力 | 第68-70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 | 第70-7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73-75页 |
· 网络动态能力的要素 | 第73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要素 | 第73-74页 |
· 研究局限与有待进一研究的问题 | 第74-75页 |
5 研究二: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结构验证 | 第75-105页 |
· 研究目的 | 第75页 |
· 研究假设 | 第75-77页 |
· 网络动态能力的维度假设 | 第75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维度假设 | 第75-76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76-77页 |
· 研究方法 | 第77-85页 |
· 样本 | 第77-81页 |
· 测量 | 第81-85页 |
· 统计分析 | 第85页 |
· 研究结果 | 第85-100页 |
· 网络动态能力的维度验证 | 第85-91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维度验证 | 第91-95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验证 | 第95-10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100-105页 |
·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结构 | 第100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100-101页 |
·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01-102页 |
· 研究局限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2-105页 |
6 研究三:网络动态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影响研究 | 第105-119页 |
· 引言 | 第10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5页 |
· 研究假设 | 第105-108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阶段差异假设 | 第105-106页 |
· 网络动态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作用假设 | 第106-10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8-109页 |
· 样本 | 第108页 |
· 测量 | 第108页 |
· 统计分析 | 第108-109页 |
· 研究结果 | 第109-115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阶段差异分析 | 第109-112页 |
·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二阶因子关系验证 | 第112-114页 |
·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维度关系验证 | 第114-11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115-119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阶段差异 | 第116页 |
· 网络动态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17-118页 |
· 研究局限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8-119页 |
7 研究四:创新社会网络沃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119-153页 |
· 引言 | 第1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9-120页 |
· 研究假设 | 第120-124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知识获取 | 第120-122页 |
· 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 | 第122页 |
· 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 第122-123页 |
· 创新导向的调节效应 | 第123-124页 |
· 案例研究 | 第124-1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4-126页 |
· 案例一:创新社会网络的知识储备与创新——科尔公司 | 第126-128页 |
· 案例二:创新社会网络的知识储备与创新——宇清公司 | 第128-130页 |
· 案例三:创新社会网络的信任关系与创新——天语公司 | 第130-133页 |
· 案例四:创新社会网络的网络构形与创新——英特公司 | 第133-134页 |
· 案例比较分析 | 第134-136页 |
· 案例研究小结 | 第136页 |
· 问卷研究 | 第136-14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6-137页 |
· 研究结果 | 第137-148页 |
· 问卷研究小结 | 第148-14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149-153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知识获取 | 第149-150页 |
· 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 | 第150页 |
· 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 第150-151页 |
· 创新导向的调节效应 | 第151页 |
·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51-152页 |
· 研究局限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2-153页 |
8 总论 | 第153-165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54-159页 |
·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维度结构 | 第154-155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阶段差异 | 第155页 |
· 网络动态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影响 | 第155-156页 |
·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156页 |
· 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 | 第156-157页 |
· 创新导向的调节作用 | 第157页 |
· 研究构思模型修正 | 第157-159页 |
· 本研究的理论进展 | 第159-162页 |
· 提出并验证了创业企业网络动态能力的四维度结构模型 | 第159页 |
· 提出并验证了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三维度结构模型 | 第159-161页 |
· 运用能力思路揭示了创新社会网络的演进动力 | 第161页 |
· 揭示了创新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 第161-162页 |
·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62-163页 |
· 为创业企业优化创新社会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 | 第162-163页 |
· 为创业企业提升网络动态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163页 |
· 为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创新社会网络指明了方向 | 第163页 |
·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6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83页 |
附录 | 第183-189页 |
附录1:访谈提纲 | 第183-184页 |
附录2:案例调研计划 | 第184-185页 |
附录3:问卷 | 第185-189页 |
致谢 | 第18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