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任笔”——沈约任昉比较研究 |
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6页 | 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绪论:关于任沈比较可行性的阐述 | 第15-21页 | 第一章 任沈的家世渊源及生平考论 | 第21-47页 | 第一节 吴兴沈氏的家世渊源及学术倾向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乐安任氏与河东裴氏的家世渊源与学术倾向 | 第23-26页 | 第三节 沈约作品系年考 | 第26-31页 | 一、《郊居赋》写作时间辨疑 | 第26-29页 | 二、《封三舍人诏》及《王亮王莹加授诏》系年 | 第29-30页 | 三、《舍身愿疏》系年 | 第30-31页 | 第四节 任昉生平二题考述 | 第31-40页 | 一、任昉丁父母忧时间考 | 第31-37页 | 二、任昉永明仕宦考 | 第37-40页 | 第五节 任沈所参与的文学集团及交游情况 | 第40-47页 | 一、沈约与文惠太子文学集团 | 第41-43页 | 二、任防与王俭文学集团 | 第43-45页 | 三、任沈与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 | 第45-47页 | 第二章 任沈的思想体系与人格模式 | 第47-70页 | 第一节 任沈思想体系的特征 | 第47-56页 | 一、沈约:仙与佛的道路 | 第47-50页 | 二、沈约的佛学思想及其与佛徒的交往 | 第50-53页 | 三、任昉:对道家风神的持守 | 第53-56页 | 第二节 任沈对后进的提携与奖掖 | 第56-61页 | 第三节 任沈的循吏理想 | 第61-66页 | 第四节 任沈的依隐及隐逸观 | 第66-70页 | 第三章 任沈的文体观及杂著考述 | 第70-93页 | 第一节 任昉《文章缘起》考论 | 第70-82页 | 一、诸家著录与版本流传 | 第70-72页 | 二、《文章缘起》真伪考辨 | 第72-82页 | 第二节 任沈的文体观 | 第82-85页 | 第三节 任沈小说及其所体现的文学思想 | 第85-93页 | 一、沈约《俗说》 | 第86-89页 | 二、任昉《述异记》 | 第89-93页 | 第四章 任沈诗学观念及创作: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 | 第93-169页 | 第一节 沈约与永明声律论 | 第94-108页 | 一、沈氏新四声说 | 第95-97页 | 二、诗乐分离的文学背景 | 第97-101页 | 三、不犯八病,即达八体 | 第101-104页 | 四、八病的内涵 | 第104-108页 | 第二节 试论任昉对永明声律论的接受 | 第108-122页 | 第三节 诗人之诗:沈约对新变的追求 | 第122-134页 | 一、"圆美流转"的诗美理想 | 第122-124页 | 二、长于清怨,深得缘情之妙 | 第124-128页 | 三、工于体物,时见隐秀之姿 | 第128-131页 | 四、雅化的艳诗:对宫体诗风的导向 | 第131-134页 | 第四节 学人之诗:任昉之以学问为诗 | 第134-152页 | 一、南朝博学之风盛行的文化背景 | 第135-138页 | 二、以学问为诗:从陆机、颜延之到任昉 | 第138-142页 | 三、任诗得"国士之风"的渊雅体格 | 第142-148页 | 四、王士禛诗评的"重任轻沈"论 | 第148-152页 | 第五节 任沈诗歌遣词用典比较研究 | 第152-164页 | 一、沈约"用事不使人觉"与任昉"好用新事"辨 | 第152-155页 | 二、沈约诗歌遣词用典习惯 | 第155-159页 | 三、任昉诗歌遣词用典习惯 | 第159-164页 | 第六节 任沈才尽之说辨析 | 第164-169页 | 第五章 任沈的应用文创作及成就 | 第169-224页 | 第一节 "沈诗任笔"与文笔之辨 | 第169-188页 | 一、文笔考辨研究综述 | 第169-173页 | 二、"文"、"笔"分域及其发展的几个阶段 | 第173-176页 | 三、与"文"对举之"笔"概念的产生 | 第176-183页 | 四、重"文"轻"笔"背景论:"笔"与器识的分离 | 第183-186页 | 五、笔体之文学特征:"神其巧惠",摇其笔端 | 第186-188页 | 第二节 任沈的应用文创作与永明新体 | 第188-199页 | 一、沈约:文风秀润,时有逸气 | 第190-195页 | 二、任昉:工巧隐秀,稍为质健 | 第195-199页 | 第三节 试论任笔新变的特质 | 第199-216页 | 一、辞令美妙,善用新事 | 第199-204页 | 二、善取旨意,立言得体 | 第204-209页 | 三、破体求新,各致其用 | 第209-216页 | 第四节 尺寸古法:裴子野体与永明新体的对抗 | 第216-220页 | 第五节 任沈文章创作在骈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 第220-224页 | 第六章 "沈诗任笔"与南北朝中后期文风研究 | 第224-252页 | 第一节 任沈与齐梁文风的转变 | 第224-236页 | 第二节 任沈对北朝士人的影响 | 第236-252页 | 一、"含任吐沈"之温子昇 | 第236-241页 | 二、邢魏宗任宗沈之争 | 第241-252页 | 结语 | 第252-254页 | 附录:沈约任昉年谱 | 第254-306页 | 参考文献 | 第306-320页 | 作者简介 | 第320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