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4
页 |
英文摘要 | 第14-20
页 |
引言 | 第20-37
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20-29
页 |
(一) 课题是进一步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的组成 | 第20-24
页 |
(二)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 第24-28
页 |
(三) 弥补国内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研究空白的需要 | 第28-29
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9-32
页 |
(一) 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第29-30
页 |
(二) 提供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研究思路、框架与模版 | 第30
页 |
(三) 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项目管理提供可考核依据 | 第30-32
页 |
三、研究目的与目标 | 第32-33
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32
页 |
(二) 研究目标 | 第32-33
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33-37
页 |
(一) 研制一整套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规范 | 第33-34
页 |
(二) 工作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 第34
页 |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支持系统研究 | 第34-36
页 |
1、与工作规范相配套的组织保障研究 | 第34
页 |
2、与工作规范相配套的制度保障研究 | 第34-35
页 |
3、完成工作规范的人力需要研究 | 第35
页 |
4、完成工作规范的仪器设备配置研究 | 第35
页 |
5、完成工作规范的工作经费研究 | 第35
页 |
6、完成工作规范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 | 第35-36
页 |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效果分析研究 | 第36-37
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55
页 |
一、总体指导原则 | 第37-40
页 |
(一) 疾病的三级预防原则 | 第37-38
页 |
(二) 业务流程管理理念 | 第38-39
页 |
(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的借鉴 | 第39-40
页 |
(四) 标杆管理思想 | 第40
页 |
二、指导性研究方法 | 第40-44
页 |
(一)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 第40-43
页 |
(二) 定性定量多重论证 | 第43
页 |
(三) 规范差距分析法 | 第43-44
页 |
三、具体研究方法 | 第44-50
页 |
四、调查样本的选取方法 | 第50
页 |
五、资料质量保证方法 | 第50-51
页 |
(一) 调查方案的设计、论证和预调查 | 第50-51
页 |
(二) 培训调查人员,明确职责 | 第51
页 |
(三) 调查质量核查 | 第51
页 |
六、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 第51
页 |
七、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 第51-53
页 |
(一) 文献归纳分析 | 第51
页 |
(二) 样本机构调查 | 第51-52
页 |
(三) 专家咨询和论证 | 第52-53
页 |
(四) 二次资料利用 | 第53
页 |
(五) 机构模拟运作 | 第53
页 |
八、研究技术路线 | 第53-55
页 |
研究结果 | 第55-159
页 |
第一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内涵 | 第55-59
页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特征 | 第55-56
页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的不同阶段 | 第56-59
页 |
第二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研制 | 第59-92
页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研制原则和框架 | 第59-62
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59
页 |
(二) 工作规范研制原则 | 第59-60
页 |
(三) 工作规范框架及其内涵 | 第60-62
页 |
二、工作任务、目标和工作内容的界定和论证 | 第62-75
页 |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任务的框架 | 第62-69
页 |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 第69-75
页 |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内容的论证 | 第75
页 |
三、工作流程和步骤的界定和论证 | 第75-76
页 |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流程的概念 | 第75
页 |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 第75-76
页 |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流程的论证 | 第76
页 |
四、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和论证 | 第76-80
页 |
(一) 研究和论证指标的方法 | 第76
页 |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 第76-79
页 |
(三) 关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研制 | 第79-80
页 |
(四) 关键质量控制指标论证 | 第80
页 |
五、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标准工作量和频率的研究和论证 | 第80-81
页 |
(一) 研究和论证标准工作量和频率的方法 | 第80-81
页 |
(二) 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例,确定标准工作量和频率 | 第81
页 |
(三) 工作量和频率指标的论证 | 第81
页 |
六、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文书及其样张设计 | 第81-89
页 |
(一) 技术文书的概念 | 第81-82
页 |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为例列举技术文书 | 第82-84
页 |
(三) 第一类技术文书的样张设计 | 第84-89
页 |
七、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的研制和论证 | 第89-91
页 |
(一) 研究和论证工作考核指标的方法 | 第89
页 |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队伍组建、培训、演练"为例 | 第89-90
页 |
(三) 工作考核关键指标体系的论证 | 第90-91
页 |
八、小结 | 第91-92
页 |
第三部分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92-97
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92
页 |
(一)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分析 | 第92
页 |
(二)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 第92
页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现实与拟定规范间的差距分析 | 第92-94
页 |
(一) 工作质量完成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 | 第92-93
页 |
(二) 工作数量落实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 | 第93-94
页 |
三、实现工作规范目标的制约因素和前提条件 | 第94-96
页 |
(一) 工作规范能否实现工作总体目标的意向调查 | 第94
页 |
(二) 实现工作规范的质量要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94-95
页 |
(三) 实现工作规范的数量要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95-96
页 |
四、小结 | 第96-97
页 |
第四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支持系统研究 | 第97-141
页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7-102
页 |
二、工作规范组织保障的界定和论证 | 第102-104
页 |
(一) 组织保障的界定 | 第102-103
页 |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组织保障 | 第103-104
页 |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组织保障的论证 | 第104
页 |
三、工作规范制度保障的界定和论证 | 第104-106
页 |
(一) 制度保障的界定 | 第104-105
页 |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制度保障 | 第105-106
页 |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制度保障的论证 | 第106
页 |
四、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人力需求研究 | 第106-115
页 |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 第106
页 |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 第106-109
页 |
(三) 标杆管理思想的合理性论证 | 第109
页 |
(四) 研究结果 | 第109-115
页 |
五、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工作经费需要研究 | 第115-129
页 |
(一) 工作内容和经费范围的界定 | 第115-116
页 |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 第116-119
页 |
(三) 工作经费需求测算结果 | 第119-129
页 |
六、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仪器设备需要研究 | 第129-137
页 |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 第129-130
页 |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 第130-131
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131-136
页 |
(四) 小结 | 第136-137
页 |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 | 第137-141
页 |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 第137
页 |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职责与基本任务 | 第137-138
页 |
(三) 社会相关部门及其应承担职责的论证 | 第138
页 |
(四)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职能落实程度 | 第138-141
页 |
第五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效果研究 | 第141-159
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142
页 |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 第141
页 |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效果分析 | 第141-142
页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 第142-147
页 |
(一) 在规范的逻辑性方面 | 第142-143
页 |
(二) 在工作内容的全面性方面 | 第143-145
页 |
(三) 在工作规范内容的详尽性方面 | 第145
页 |
(四) 工作考核指标的补充和完善 | 第145-147
页 |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效果分析 | 第147
页 |
(一) 工作规范对工作质量的把握程度分析 | 第147
页 |
(二) 工作规范工作数量和频率对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 | 第147
页 |
(三) 工作规范考核指标对工作绩效的把握程度分析 | 第147
页 |
四、工作规范效果的定量数据分析 | 第147-157
页 |
(一) 工作规范效果定量分析指标的选择 | 第147-149
页 |
(二) 工作规范效果分析思路 | 第149
页 |
(三) 工作规范对工作效果的直接作用分析 | 第149-153
页 |
(四) 从支持条件综合分析看工作规范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 第153-157
页 |
五、小结 | 第157-159
页 |
讨论 | 第159-166
页 |
一、研究结果概述 | 第159-164
页 |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研制 | 第159-162
页 |
(二) 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162
页 |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支持系统研究 | 第162-163
页 |
(四) 工作规范的效果分析研究 | 第163-164
页 |
二、研究创新和应用 | 第164-165
页 |
(一) 方法的创新 | 第164
页 |
(二) 结果的创新 | 第164-165
页 |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65-166
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0
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70-172
页 |
致谢 | 第172-173
页 |
综述 | 第173-206
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200-206
页 |
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 | 第206-279
页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概述 | 第211-215
页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详述 | 第215-264
页 |
1.健康教育 | 第215-225
页 |
· 健康教育队伍培训 | 第215-218
页 |
· 目标 | 第215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15
页 |
· 内容和方法 | 第215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15-216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16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16-217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17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17-218
页 |
· 组织保障保障措施 | 第218
页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活动 | 第218-223
页 |
· 目标 | 第218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18-219
页 |
· 内容和方法 | 第219-220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20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20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20-222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22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22-223
页 |
·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 第223
页 |
· 督导与评估 | 第223-225
页 |
· 目标 | 第223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23
页 |
· 内容和方法 | 第223-224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24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24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24-225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25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25
页 |
·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 第225
页 |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 第225-231
页 |
· 目标 | 第225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25-226
页 |
· 内容与方法 | 第226-228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28-229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29-230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30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30-231
页 |
· 绩效评估 | 第231
页 |
·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 第231
页 |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准备 | 第231-241
页 |
· 参与制定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第232-234
页 |
· 目的 | 第232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32
页 |
· 内容和方法 | 第232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32-233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33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33-234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34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34
页 |
· 组织保障 | 第234
页 |
· 对辖区内应急物资储备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 第234-237
页 |
· 目的 | 第234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34-235
页 |
·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35-236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36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36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36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36-237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37
页 |
· 组织保障 | 第237
页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队伍组建、培训和演练。 | 第237-241
页 |
· 目的 | 第237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37-238
页 |
·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38-239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39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39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39-240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40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40
页 |
· 组织保障 | 第240-241
页 |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 第241-244
页 |
· 目的 | 第241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41
页 |
·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41-242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42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42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42-243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43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43
页 |
·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 第243-244
页 |
5.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第244-249
页 |
· 目的 | 第244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44
页 |
· 内容和方法 | 第244-245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45-246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46-247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47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47-248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48
页 |
· 组织保障: | 第248-249
页 |
6.样品采集与检测 | 第249-252
页 |
· 目的 | 第249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49
页 |
· 内容与方法 | 第249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49-250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50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50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50-251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51-252
页 |
·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 第252
页 |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界定与判断 | 第252-255
页 |
· 目的 | 第252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52
页 |
·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52-254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54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54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54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54-255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55
页 |
· 组织保障 | 第255
页 |
8.现场控制 | 第255-259
页 |
· 目的 | 第255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55
页 |
· 内容与方法 | 第255-256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56-257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57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57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57-258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58
页 |
· 组织保障 | 第258-259
页 |
9.控制效果评估 | 第259-261
页 |
· 目的 | 第259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59
页 |
·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59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59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59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59-260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60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60
页 |
· 组织保障 | 第260-261
页 |
10.应急工作督导 | 第261-264
页 |
· 目的 | 第261
页 |
· 职责和基本任务 | 第261
页 |
· 内容与方法 | 第261
页 |
· 工作流程和步骤 | 第261-262
页 |
· 技术文书 | 第262
页 |
· 质量要求 | 第262
页 |
· 工作频率、数量 | 第262-263
页 |
·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 第263
页 |
· 制度保障 | 第263-264
页 |
附件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 第264-267
页 |
附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相关表格样本样张 | 第267-27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