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
页 |
Abstract | 第7-9
页 |
导言 | 第9-21
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
页 |
二、文献探讨 | 第10-17
页 |
三、研究路径 | 第17-21
页 |
第一章 《广州日报》的市场转型与产业化运作 | 第21-37
页 |
第一节 工业化大生产平台的搭建 | 第22-26
页 |
一、印力扩张 | 第22-24
页 |
二、跨世纪人才战略 | 第24-25
页 |
三、扩版战略 | 第25-26
页 |
第二节 现代营销体系的铺设 | 第26-37
页 |
一、自办发行 | 第26-29
页 |
二、广告营销 | 第29-37
页 |
第二章 市场背景下制约党报新闻生产的三重逻辑 | 第37-49
页 |
第一节 逻辑梳理:来源、理论、实践 | 第37-44
页 |
一、宣传逻辑:理论、实践、制度保障 | 第37-39
页 |
二、新闻逻辑:理论、实践、约束机制 | 第39-43
页 |
三、市场逻辑:由来与影响 | 第43-44
页 |
第二节 关系探讨:冲突与相容 | 第44-49
页 |
一、新闻逻辑与宣传逻辑之间的关系 | 第44-45
页 |
二、新闻逻辑与市场逻辑之间的关系 | 第45-46
页 |
三、宣传逻辑与市场逻辑之间的关系 | 第46-49
页 |
第三章 市场背景下的党报宣传 | 第49-72
页 |
第一节 理念变革与版面调整 | 第49-54
页 |
一、宣传理念的变革 | 第49-51
页 |
二、扩版与改版 | 第51-54
页 |
第二节 日常性宣传 | 第54-59
页 |
一、采写与编排方面的指导思想 | 第54-56
页 |
二、日常宣传的基本状况 | 第56-59
页 |
第三节 阶段性重大宣传 | 第59-72
页 |
一、“寻找最可爱大兵”系列报道:将宣传变成人情味故事 | 第59-61
页 |
二、“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用现实讲述历史 | 第61-63
页 |
三、十七大宣传报道:将会议新闻做成信息解读 | 第63-72
页 |
第四章 行销导向下的新闻生产之一:理念、机制、新闻产品设计 | 第72-85
页 |
第一节 “大新闻”观与编营互动机制的形成 | 第72-78
页 |
一、新闻理念的变迁 | 第72-75
页 |
二、“六面魔方”论的提出:中国式的“整合新闻纸” | 第75-76
页 |
三、编营互动机制的形成:推倒“国家”与“教堂”之间的围墙 | 第76-78
页 |
第二节 渐进式改版:市场理念下的新闻产品设计 | 第78-85
页 |
一、改版概貌 | 第78-79
页 |
二、市场目标与产品设计 | 第79-83
页 |
三、小结 | 第83-85
页 |
第五章 行销导向下的新闻生产之二:新闻报道方式 | 第85-111
页 |
第一节 事件营销 | 第85-92
页 |
一、凡有大事,必看《广州日报》 | 第85-86
页 |
二、预期性重大事件报道个案:关于香港回归的两次策划报道 | 第86-89
页 |
三、突发性事件报道个案:九江塌桥事故报道 | 第89-91
页 |
四、小结 | 第91-92
页 |
第二节 高端出击 | 第92-97
页 |
一、“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广州研讨会”系列报道 | 第93-94
页 |
二、“香港回归十年——名人专访特别报道” | 第94-96
页 |
三、“日本泡沫经济启示录”与“美国次贷危机大扫描” | 第96-97
页 |
第三节 人情味新闻 | 第97-104
页 |
一、A3版考察 | 第98-100
页 |
二、报道个案一:对“郭云摔死小孩”事件的报道 | 第100-101
页 |
三、报道个案二:“美女征婚”系列报道 | 第101-104
页 |
第四节 民生服务 | 第104-111
页 |
一、民生新闻:为市民排忧解难,贴身服务 | 第104-105
页 |
二、专版:提供全面的生活资讯 | 第105-107
页 |
三、动因分析 | 第107-111
页 |
第六章 行销导向下的新闻生产之三:新闻产品的后期加工 | 第111-123
页 |
第一节 信息的梳理与包装 | 第111-117
页 |
一、信息的整合与梳理 | 第111-115
页 |
二、信息产品的视觉包装 | 第115-117
页 |
第二节 导读与索引版的设置 | 第117-123
页 |
一、导读与索引版的推出 | 第117-119
页 |
二、效果与影响 | 第119-123
页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市场、城市党报与新闻生产 | 第123-142
页 |
第一节 “广州日报模式” | 第123-132
页 |
一、党报的的市场困境与《广州日报》的生存策略 | 第123-127
页 |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党报有限商业化新闻生产模式 | 第127-132
页 |
第二节 “广州日报模式”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 第132-142
页 |
一、《广州日报》的区域媒介生态环境 | 第133-140
页 |
二、作为社会行动主体的广州日报人 | 第140-142
页 |
结束语:实现政府、公众、媒体在市场中的良性互动 | 第142-146
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1
页 |
后记 | 第151-15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