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嵌入式海洋工程结构循环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试验研究 | 第14-18页 |
· 理论与数值研究 | 第18-19页 |
· 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本构模型三维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本构模型积分算法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广义各向同性硬化准则 | 第26-35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边界面塑性理论的工作机理 | 第27-30页 |
· 基于不同硬化准则的边界面塑性模型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 广义各向同性硬化准则的建立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适用于饱和黏土循环稳定和循环退化分析的边界面塑性模型 | 第35-49页 |
· 引言 | 第35-38页 |
· 广义各向同性硬化准则在单面模型中的应用 | 第38-42页 |
· 考虑饱和黏土循环稳定和循环退化动力特性的边界面塑性模型 | 第42-47页 |
· 双硬化参量的边界面方程 | 第42-43页 |
· 流动法则和映射准则 | 第43-44页 |
· 边界面的演化 | 第44-45页 |
· 连续性条件和塑性插值模量 | 第45-46页 |
· 弹塑性应变应力增量关系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模型参数确定和模型验证 | 第49-88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9-60页 |
· 临界状态参数 | 第50页 |
· 塑性硬化模量参数 | 第50-60页 |
· 不排水静三轴试验 | 第60-63页 |
· Weald 黏土 | 第60-61页 |
· Kaolin 黏土 | 第61-63页 |
· 应力控制的动三轴试验 | 第63-84页 |
· 低应力水平 | 第63-78页 |
· Kaolin 黏土 | 第63-70页 |
· 杭州饱和软黏土 | 第70-75页 |
· 天津饱和软黏土 | 第75-76页 |
· Newfield 黏土 | 第76-78页 |
· 高应力水平 | 第78-81页 |
· 不同固结水平下饱和黏土软化特性的演变 | 第81-84页 |
· 应变控制的动三轴试验 | 第84-86页 |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考虑饱和黏土初始各向异性的循环动力边界面模型 | 第88-120页 |
· 引言 | 第88-89页 |
· 土体各向异性的描述 | 第89-90页 |
· 循环载荷下饱和黏土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 | 第90-95页 |
· 旋转的边界面 | 第90-92页 |
· 硬化准则和边界面的演化 | 第92-93页 |
· 流动法则和映射准则 | 第93-94页 |
· 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 | 第94-95页 |
· 模型验证 | 第95-104页 |
· 饱和黏土 K0卸载—等压固结试验 | 第95-97页 |
· 偏压固结的饱和黏土静三轴试验 | 第97-99页 |
· 等压和偏压固结的饱和黏土动三轴试验 | 第99-104页 |
· 考虑饱和黏土初始各向异性的循环动力边界面模型的三维化方法研究 | 第104-119页 |
· 现有的三维化方法 | 第104-106页 |
· 基于广义 Mises 准则的三维边界面塑性模型 | 第106-110页 |
· 三维应力空间中的边界面方程 | 第106-107页 |
· 三维应力空间中的硬化准则 | 第107-109页 |
· 三维应力空间中的流动准则和映射法则 | 第109页 |
· 弹性与塑性模量 | 第109-110页 |
· 基于 SMP 准则变换应力法的三维边界面塑性模型 | 第110-114页 |
·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114-119页 |
· 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饱和黏土各向异性三维边界面模型在 ABAQUS 中的数值实现 | 第120-146页 |
· 引言 | 第120-122页 |
· 隐式积分算法的数值实现 | 第122-128页 |
· 弹性预测 | 第122-123页 |
· 塑性修正 | 第123-124页 |
· 应力更新算法 | 第124-126页 |
· 一致性切线模量 | 第126-128页 |
· 显式积分算法的数值实现 | 第128-132页 |
· 本构积分控制方程 | 第128-129页 |
· 应力更新流程 | 第129-132页 |
· 连续性切线模量 | 第132页 |
· 显、隐式积分算法性能评估 | 第132-145页 |
· K_0固结饱和黏土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 | 第132-136页 |
· 等误差线图(Iso-error maps) | 第136-138页 |
· 应力控制的不排水动三轴试验 | 第138-140页 |
· 应变控制的不排水动三轴试验 | 第140-143页 |
· 刚性基础承载力分析 | 第143-145页 |
· 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七章 嵌入式海洋结构循环承载力数值分析 | 第146-178页 |
· 引言 | 第146-148页 |
· 条形基础承载力分析 | 第148-153页 |
· VLA 静承载特性分析和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 第153-164页 |
· VLA 静承载特性分析 | 第153-155页 |
· VLA 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标准 | 第155-164页 |
· 目前存在的各类标准 | 第155-156页 |
· 载荷—位移曲线 | 第156-162页 |
· 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标准 | 第162-164页 |
· VLA 循环承载特性分析 | 第164-176页 |
· VLA 位移—周次响应 | 第165-167页 |
· 典型土体单元的孔压曲线 | 第167-169页 |
· VLA—海床土耦合系统循环刚度的演化 | 第169-171页 |
· 循环承载力的确定标准 | 第171-173页 |
· 载荷均值Qm 的影响 | 第173-174页 |
· 载荷幅值Qc yc的影响 | 第174-175页 |
· 载荷周次的影响 | 第175-176页 |
· VLA 循环承载力评价模型 | 第176页 |
· 小结 | 第176-17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8-183页 |
· 主要结论与创新 | 第178-181页 |
· 展望 | 第181-183页 |
附录A | 第183-185页 |
附录B | 第185-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205-207页 |
致谢 | 第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