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菝葜科植物的分类系统修订及北美草本菝葜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菝葜科的分类历史 | 第14-24页 | · 菝葜科的分类研究简史 | 第14-15页 | · 菝葜科的植物学特征 | 第15-17页 | · 亚洲菝葜科的分类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世界菝葜科的系统发育研究 | 第19-20页 | · 菝葜科系统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第二章 亚洲菝葜科的分类修订 | 第24-14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 亚洲菝葜科植物名录的整理 | 第25页 | · 文献查阅 | 第25-26页 | · 标本查阅 | 第26页 | · 野外调查 | 第26-27页 | · 比较分析 | 第27页 | · 系统大纲 | 第27-35页 | · 穗菝葜亚属subgen.Smilax | 第28-29页 | · 美洲亚属subgen.Americana P.Li & C.X.Fu,subgen.nov | 第29页 | · 泛草本亚属subgen.Pan-herbacea P.Li & C.X.Fu,subgen.nov | 第29-31页 | · 菝葜亚属subgen.China P.Li & C.X.Fu,subgen.nov | 第31-34页 | · 了解不足的种 | 第34-35页 | · 分组、种检索表 | 第35-49页 | · 种类列举 | 第49-138页 | · 穗菝葜亚属subgen.Smilax | 第49-51页 | · 美洲亚属subgen.Americana P.Li & C.X.Fu,subgen.nov | 第51-55页 | · 泛草本亚属subgen.Pan-herbacea P.Li & C.X.Fu,subgen.nov | 第55-91页 | · 菝葜亚属subgen.China PLi & C.X.Fu,subgen.nov | 第91-138页 | · 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三章 新种木本牛尾菜的研究 | 第140-15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41-142页 | · 形态观察 | 第141页 | · 核型比较分析 | 第141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141-142页 | · 结果 | 第142-153页 | · 形态学证据 | 第142-148页 | · 核型证据 | 第148页 | · 分子系统学证据 | 第148-153页 | · 讨论 | 第153-154页 | · 新种的描述 | 第154-156页 | · 小结 | 第156-157页 | 第四章 北美草本菝葜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157-18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8-165页 | · 材料 | 第158-161页 | · 方法 | 第161-165页 | · 结果 | 第165-178页 | · AFLP结果 | 第165-174页 | · cpDNA结果 | 第174-178页 | · 讨论 | 第178-180页 | · 北美草本菝葜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分歧时间 | 第178-179页 | · 北美东部草本菝葜的冰期存留和冰后期扩张的历史 | 第179-180页 | · 小结 | 第180-18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82-185页 | · 总结 | 第182-184页 | · 展望 | 第184-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3页 | 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93-195页 | 已发表与拟发表的文章和著作 | 第193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93-194页 | 出国研修情况 | 第194-195页 | 致谢 | 第195-196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