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明代麓川治理问题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史论文清、清以前政治论文阶级结构、社会结构论文民族问题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代麓川治理问题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绪论第13-24页
  · 选题价值第13-15页
  · 研究综述第15-20页
    · 国内研究概况第16-17页
    · 国际研究动态第17-19页
    · 傣文史籍研究概况第19-20页
  · 研究内容第20-21页
  · 研究方法第21-23页
  ·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第23-24页
    · 研究重点第23页
    · 研究难点第23页
    · 研究的创新点第23-24页
第一章 麓川地区早期的傣族政权第24-40页
  第一节 达光王国(公元前425年~公元586年)第24-30页
    · 西汉时期的“乘象国”即达光王国第25-27页
    · 东汉时期的“掸国”即达光王国第27-29页
    · 达光王国的历史地位及其疆域第29-30页
  第二节 果占璧王国(公元567年~1448年)第30-40页
    · 鲁赖王朝(公元567~762年)第31-32页
      · 王朝兴衰第31-32页
      · 王朝疆域第32页
    · 混等王朝(公元762~954年)第32-34页
      · 王朝兴衰第32-34页
      · 王朝疆域第34页
    · 雅鲁王朝(公元954~1330年)第34-35页
      · 王朝兴衰第34-35页
      · 王朝疆域第35页
    · 思氏王朝(公元1311~1448年)第35-39页
      · 王朝兴衰第36-37页
      · 王朝疆域第37-39页
    · 果占璧王国的历史地位第39-40页
第二章 明代治理麓川的政治背景第40-60页
  第一节 明代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第40-43页
    · 中央机构第40-42页
    · 地方机构第42-43页
  第二节 明代麓川的政治概况第43-60页
    · 麓川地区的建置沿革第43-47页
      · 元代设“麓川路军民总管府”第44-45页
      · 明代设“麓川平缅宣慰使司”第45-47页
    · 明代麓川的地区形势第47-54页
      · 麓川内部:家族争袭第49-51页
      · 麓川外部:朝贡中央王朝,吞并地方诸路第51-53页
      · 麓川思氏政权有效维护了祖国统一第53-54页
    · 明代治理麓川的思想观念第54-60页
      · 明代初期的政治形势第54-55页
      · 御边之道,严为备守第55-57页
      · 抚民之策,威惠并举第57-60页
第三章 明代削弱思氏政权政策“析麓川地”第60-75页
  第一节 “析麓川地”的政治形势第60-68页
    · “析麓川地”的目的第61页
    · 洪武克云南,麓川思氏主动与明代修好第61-62页
    · 众召勐脱离,麓川思氏与明代矛盾激化第62-67页
      · 景东之战第62-63页
      · 摩沙勒与定边之战第63-67页
    · 刀干孟之乱,实施“析麓川地”的发端第67-68页
  第二节 “析麓川地”政策的实施过程第68-75页
    · 有利条件:麓川思氏势衰第69-70页
    · 明代实施“析麓川地”政策第70-75页
      · 麓川之地肢解的历史过程第70-73页
      · 麓川之地肢解的原因第73-75页
第四章 明代“三征麓川”殄灭思氏政权第75-102页
  第一节 明廷征讨与安抚之争第75-80页
    · 征抚之争的背景第75-76页
    · 征抚之争的过程第76-79页
    · 征抚之争的结果第79-80页
  第二节 明英宗“三征麓川”的历史过程第80-102页
    · 第一次麓川之役第80-85页
      · 王骥一征麓川的概况第80-81页
      · 王骥一征麓川的特点第81-85页
    · 第二次麓川之役第85-93页
      · 王骥二征麓川的概况第85-86页
      · 王骥二征麓川的特点第86-93页
    · 第三次麓川之役第93-96页
      · 王骥三征麓川的概况第93-94页
      · 王骥三征麓川的特点第94-96页
    · 明代“三征麓川”的评价第96-102页
      · “三征麓川”的代价第96-98页
      · “三征麓川”的影响第98-100页
      · “三征麓川”的意义第100-102页
结语第102-108页
  一.麓川的地缘优势是滇西傣族建立早期政权的重要原因第103-104页
  二.明代“析麓川地”政策是对边疆民族地区分而治之的具体体现第104-105页
  三.明代“三征麓川”的民族政策是从抚到剿,由弱渐强的过程第105-106页
  四.明代治理麓川的民族政策是处理南方民族关系的一个缩影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6页
附录:勐卯弄傣族王国历史大事年表第116-126页
后记第126-12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8 页

本篇论文共128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明代麓川治理问题研究
明代宣大总督研究
北京旗人文化研究
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
衡水内画及内画艺人研究
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美国名校在华汉语强化教学模式研究
福建永安地方普通话共时变异研究
基于蒙古文语料库的人名自动识别
《弥勒会见记》异本对勘研究--回鹘
喀喇汗语《古兰经行间译本》研究
《先祖阔尔库特书》形态句法研究
《高昌馆杂字》研究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
鄂伦春语亲属称谓研究
现代汉语实据性的认知阐释
中韩数词应用对比研究
撒拉语形态研究
乾隆文学思想研究--以“醇雅”观为
《尚书》文体类型与成因研究
元杂剧人物形象研究--在民族文化交
菩人丹对糖脂毒导致的INS-1细胞损伤
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复杂条件下颗粒物料管道水力输送机
云南省德钦县藏族传统知识与气候变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青旗》报研究
回族文化传承:经堂教育与学校教育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反杜林论》的汉译传播及其对中国
清末十年满汉关系研究(1901-1911)
蒋介石对抗战前后蒙古问题的处理
天下之戎:春秋霸政战争新考
晚明居干群体研究
阿伊努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托忒文《绿度母的故事》文本研究
布和德力格尔的长篇小说《青青的群
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文艺学思想
《热河日记》研究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Z电网
节水灌溉技术为什么推广困难?--对
赫哲族从渔猎走向多元的经济发展研
内蒙古兴边富民行动绩效评估研究
网络安全等级风险评估的研究及在具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中层干部考核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
中国式实用主义探析
内蒙古包头市基层法院绩效管理研究
独立董事制度研究--以东北亚公司法
论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构建
我国房产税制改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论我国出版业的行政规制
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研究--以包头市
克什克腾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政法公务员工作压力研究
气象部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对某镇2005年机构改革困局的分析--
生态移民与牧民文化变迁研究--以海
蒙藏委员会变迁研究
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在漠北蒙古的影
非传统安全视域中的中朝边境地区安
草原上没有工人阶级--内蒙古一家建
大都市中的藏传佛教寺院研究--以雍
试论西藏史前时期石构墓葬
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选择--内蒙古阿
清代廊尔喀第三次侵扰西藏研究
热贡地区农耕民俗及其特点研究--以
名人故里之争的人类学考察--以浙江
佤族村寨文化娱乐生活状况研究--以
唐代书法盛况及成因探究
阿昌族“蹬窝罗”舞蹈的传承与演变
越南初级汉语教学中的词汇释义法研
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在华常用交际图
中韩民俗文化对比与对韩民俗文化教
初中级汉语教材中文化词汇的选取--
中泰常用贸易合同文本图式结构研究
规范彝文在四川凉山教育教学中的应
《中文听说读写》和《体验汉语》语
藏族当代文学批评研究
藏族当代历史小说研究
戴乃迭英译文本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
论藏医病历
基于TiO2薄膜染料敏化太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的艺术特点及宗教
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实现增能的行动
厦门博物馆中地域文化的展示
《江格尔》中的人物形象美学研究--
齐·莫尔根及其作品研究
黑莫勒煨桑的研究
特木尔胡尔奇及其《王金英作证》研
跨界融合--民族博物馆文化主题酒店
半参数可加模型的Liu型估计
基于约束理论的关键链技术在项目时
 
思氏 王骥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wuyue20**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