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麓川治理问题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24页 | · 选题价值 | 第13-15页 | · 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国际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 傣文史籍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 第23-24页 | · 研究重点 | 第23页 | · 研究难点 | 第23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一章 麓川地区早期的傣族政权 | 第24-40页 | 第一节 达光王国(公元前425年~公元586年) | 第24-30页 | · 西汉时期的“乘象国”即达光王国 | 第25-27页 | · 东汉时期的“掸国”即达光王国 | 第27-29页 | · 达光王国的历史地位及其疆域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果占璧王国(公元567年~1448年) | 第30-40页 | · 鲁赖王朝(公元567~762年) | 第31-32页 | · 王朝兴衰 | 第31-32页 | · 王朝疆域 | 第32页 | · 混等王朝(公元762~954年) | 第32-34页 | · 王朝兴衰 | 第32-34页 | · 王朝疆域 | 第34页 | · 雅鲁王朝(公元954~1330年) | 第34-35页 | · 王朝兴衰 | 第34-35页 | · 王朝疆域 | 第35页 | · 思氏王朝(公元1311~1448年) | 第35-39页 | · 王朝兴衰 | 第36-37页 | · 王朝疆域 | 第37-39页 | · 果占璧王国的历史地位 | 第39-40页 | 第二章 明代治理麓川的政治背景 | 第40-60页 | 第一节 明代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 | 第40-43页 | · 中央机构 | 第40-42页 | · 地方机构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明代麓川的政治概况 | 第43-60页 | · 麓川地区的建置沿革 | 第43-47页 | · 元代设“麓川路军民总管府” | 第44-45页 | · 明代设“麓川平缅宣慰使司” | 第45-47页 | · 明代麓川的地区形势 | 第47-54页 | · 麓川内部:家族争袭 | 第49-51页 | · 麓川外部:朝贡中央王朝,吞并地方诸路 | 第51-53页 | · 麓川思氏政权有效维护了祖国统一 | 第53-54页 | · 明代治理麓川的思想观念 | 第54-60页 | · 明代初期的政治形势 | 第54-55页 | · 御边之道,严为备守 | 第55-57页 | · 抚民之策,威惠并举 | 第57-60页 | 第三章 明代削弱思氏政权政策“析麓川地” | 第60-75页 | 第一节 “析麓川地”的政治形势 | 第60-68页 | · “析麓川地”的目的 | 第61页 | · 洪武克云南,麓川思氏主动与明代修好 | 第61-62页 | · 众召勐脱离,麓川思氏与明代矛盾激化 | 第62-67页 | · 景东之战 | 第62-63页 | · 摩沙勒与定边之战 | 第63-67页 | · 刀干孟之乱,实施“析麓川地”的发端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析麓川地”政策的实施过程 | 第68-75页 | · 有利条件:麓川思氏势衰 | 第69-70页 | · 明代实施“析麓川地”政策 | 第70-75页 | · 麓川之地肢解的历史过程 | 第70-73页 | · 麓川之地肢解的原因 | 第73-75页 | 第四章 明代“三征麓川”殄灭思氏政权 | 第75-102页 | 第一节 明廷征讨与安抚之争 | 第75-80页 | · 征抚之争的背景 | 第75-76页 | · 征抚之争的过程 | 第76-79页 | · 征抚之争的结果 | 第79-80页 | 第二节 明英宗“三征麓川”的历史过程 | 第80-102页 | · 第一次麓川之役 | 第80-85页 | · 王骥一征麓川的概况 | 第80-81页 | · 王骥一征麓川的特点 | 第81-85页 | · 第二次麓川之役 | 第85-93页 | · 王骥二征麓川的概况 | 第85-86页 | · 王骥二征麓川的特点 | 第86-93页 | · 第三次麓川之役 | 第93-96页 | · 王骥三征麓川的概况 | 第93-94页 | · 王骥三征麓川的特点 | 第94-96页 | · 明代“三征麓川”的评价 | 第96-102页 | · “三征麓川”的代价 | 第96-98页 | · “三征麓川”的影响 | 第98-100页 | · “三征麓川”的意义 | 第100-102页 | 结语 | 第102-108页 | 一.麓川的地缘优势是滇西傣族建立早期政权的重要原因 | 第103-104页 | 二.明代“析麓川地”政策是对边疆民族地区分而治之的具体体现 | 第104-105页 | 三.明代“三征麓川”的民族政策是从抚到剿,由弱渐强的过程 | 第105-106页 | 四.明代治理麓川的民族政策是处理南方民族关系的一个缩影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附录:勐卯弄傣族王国历史大事年表 | 第116-126页 | 后记 | 第126-1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8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