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2页 |
· 研究种子发育动态并确定适宜收获时间的重要意义 | 第14页 |
· 科学判断种子适宜收获时间的方法 | 第14-18页 |
· 根据种子外部形态变化及成熟状态判断适宜的收获时间 | 第14-16页 |
· 根据种子内部生理指标变化判断适宜的收获时间 | 第16-17页 |
· 根据其它指标判断种子适宜的收获时间 | 第17-18页 |
· 种子休眠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种子休眠的农学与生态学意义 | 第18-19页 |
· 种子休眠的类型 | 第19-20页 |
· 种子休眠的机理 | 第20-21页 |
· 种子休眠的破除方法 | 第21-22页 |
· 盐碱地概况 | 第22-23页 |
·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23-27页 |
·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24页 |
·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4-25页 |
·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盐胁迫对植物体内离子稳态与活性氧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植物响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 | 第27-29页 |
· 植物利用自身具有的结构与器官功能适应盐胁迫 | 第27页 |
· 调节离子的稳态适应盐胁迫 | 第27-28页 |
· 利用渗透调节适应盐胁迫 | 第28-29页 |
1.6.4 利用 Ca 信号系统适应盐胁迫 | 第29页 |
· 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 研究羊草种子的生态学意义 | 第29-30页 |
· 研究植物种子发芽阶段的生态学意义 | 第30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基于品质动态变化确定羊草种子适宜的收获时间 | 第32-44页 |
· 前言 | 第32-33页 |
· 材料方法 | 第33-35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33-34页 |
· 种子收获方法 | 第34页 |
· 试验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4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2.3.1 2009 年和 2010 年气象数据分析 | 第35页 |
· 羊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稃与种子颜色的变化 | 第35-36页 |
· 羊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粒重的动态变化 | 第36-37页 |
· 羊草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的动态变化 | 第37页 |
· 羊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动态变化 | 第37-38页 |
· 羊草种子发育过程中发芽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38-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与盐碱胁迫的响应 | 第44-57页 |
· 前言 | 第44-45页 |
· 材料方法 | 第45-47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45页 |
· 种子收获方法 | 第45页 |
· 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 土壤埋深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7-50页 |
· 盐碱胁迫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0-54页 |
· 讨论 | 第54-57页 |
· 土壤埋深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4-55页 |
· 盐碱胁迫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破除羊草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 | 第57-65页 |
· 前言 | 第57-58页 |
· 材料方法 | 第58-59页 |
· 供试种子来源 | 第58页 |
· 种子破休眠处理方法 | 第58-5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 浓硫酸处理对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60页 |
· 热水浸种处理对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60页 |
· 冷层积处理对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60页 |
4.3.4 PEG 处理对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60页 |
· 赤霉素(GA_3)处理对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60页 |
· 硝酸钾(KNO_3)处理对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60页 |
· 清水浸种处理对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60-62页 |
· 讨论 | 第62-65页 |
· 羊草种子的休眠机理 | 第62页 |
· 羊草种子的休眠破除方法及比较 | 第62-65页 |
第五章 稃对羊草种子萌发与抗盐性的影响 | 第65-75页 |
· 前言 | 第65-66页 |
· 材料方法 | 第66-68页 |
· 试验材料 | 第66-67页 |
· 试验设计 | 第67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7-6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 稃对羊草种子吸水与脱水的影响 | 第68-69页 |
· 温度对羊草种子(去稃与带稃)萌发的影响 | 第69-70页 |
· 不同的盐胁迫持续时间对羊草种子(去稃与带稃)的影响 | 第70-72页 |
· 讨论 | 第72-75页 |
第六章 温度与盐碱胁迫互作对羊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75-87页 |
· 前言 | 第75-76页 |
· 材料方法 | 第76-78页 |
· 供试种子来源 | 第76页 |
· 温度与盐碱胁迫条件设置 | 第76-77页 |
· 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试验 | 第77-78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4页 |
· 温度与盐胁迫交互作用对羊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的影响 | 第78-80页 |
· 温度与碱胁迫交互作用对羊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温度与盐碱胁迫交互作用对羊草种子复萌的影响 | 第81-83页 |
· 温度与盐碱胁迫交互作用对羊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83-84页 |
· 讨论 | 第84-87页 |
第七章 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87-98页 |
· 前言 | 第87-88页 |
· 材料方法 | 第88-90页 |
· 混合盐碱溶液的设置 | 第88-90页 |
· 供试种子来源 | 第90页 |
· 种子萌发试验 | 第90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9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0-95页 |
· 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的影响 | 第90-92页 |
· 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种子复萌率的影响 | 第92-93页 |
· 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93-94页 |
· 羊草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指标与各胁迫因子间逐级回归分析 | 第94-95页 |
· 讨论 | 第95-98页 |
第八章 羊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理 | 第98-111页 |
· 前言 | 第98-99页 |
· 植物材料与盐碱胁迫浓度的设置 | 第99页 |
·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99-100页 |
·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早期幼苗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 幼苗培养与胁迫处理 | 第100页 |
· 收获及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100-101页 |
· 无机离子的测定 | 第101页 |
· 有机溶质的测定 | 第10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01-10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7页 |
·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早期幼苗无机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早期幼苗无机阴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105页 |
·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早期幼苗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早期幼苗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8.5.7 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羊草早期幼苗组织液 pH 的影响 | 第107页 |
· 讨论 | 第107-111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111-114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1-112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承担项目情况 | 第133-13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