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 全球气候变化演变趋势及影响 | 第17-18页 |
· 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 | 第18-19页 |
· 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 第19页 |
·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面临的问题所在 | 第19-21页 |
· 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1-23页 |
· 市场机制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关系 | 第23-25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25-26页 |
· 研究的由来、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 研究的由来 | 第26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 研究框架与章节结构 | 第27-30页 |
·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8-30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30-32页 |
第2章 中国碳排放清单解析:基于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 | 第32-44页 |
· 引言 | 第32-34页 |
· 作为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 | 第32-34页 |
· 非燃料燃烧用途的能源 | 第34页 |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解析 | 第34-42页 |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5页 |
· 历史演变趋势 | 第35-37页 |
· 地区分布情况 | 第37-39页 |
· 行业分布比例 | 第39-41页 |
· 进出口贸易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中国能源消费与碳减排的"关键"部门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与需求弹性模型 | 第44-58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方法 | 第45-49页 |
· 投入产出表更新:RAS方法 | 第45-46页 |
· "关键"部门评估方法 | 第46-49页 |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9-50页 |
· 假设条件 | 第50-51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1-55页 |
· 结论与启示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子系统模型 | 第58-76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模型与方法 | 第59-64页 |
· 能源部门调整 | 第59-60页 |
· 投入产出子系统 | 第60-64页 |
· 数据处理及相关假设 | 第6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3页 |
· 第三产业生产排放不容忽视 | 第64-67页 |
· 第三产业生产排放源在哪里? | 第67-71页 |
· 第三产业对中国生产排放的拉动效应体现在何处? | 第71-73页 |
·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中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基于中美投入产出模型 | 第76-94页 |
· 引言 | 第76页 |
· 模型方法 | 第76-79页 |
· 排放强度估计 | 第77-78页 |
· 国际贸易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 | 第78页 |
· 国际贸易对国家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估计 | 第78-79页 |
· 数据来源和处理 | 第79-8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9页 |
· 中美商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 第80-81页 |
· 中美商品进出口贸易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分析 | 第81-83页 |
· 中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对比 | 第83-84页 |
· 中美贸易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 第84-85页 |
· 中美贸易排放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 第85-89页 |
· 主要结论和启示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第6章 经济结构调整对中国碳减排的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弹性分析模型 | 第94-120页 |
· 引言 | 第94-99页 |
· 影响减排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94-96页 |
· "高排放"部门定义 | 第96-99页 |
· 方法 | 第99-102页 |
· 中间投入产出结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 最终需求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 第102页 |
· 数据处理与假设 | 第102-103页 |
· 部门间经济活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 第103-114页 |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14-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7章 中国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模拟研究:基于中日双边交易模型 | 第120-140页 |
· 引言 | 第120-121页 |
· 碳排放交易的双边交易模型 | 第121-125页 |
· 自由交易下(无限制)的双边交易模型 | 第121-123页 |
· 限价下的双边交易模型 | 第123-124页 |
· 政府按比例抽取企业收入下的双边交易模型 | 第124-125页 |
· 数据来源与假设 | 第125-128页 |
· 边际减排成本函数 | 第126页 |
· 附件一国家的减排目标 | 第126-127页 |
· 研究相关假设 | 第127-128页 |
· 中国碳市场政策对中日碳排放交易的影响分析 | 第128-132页 |
· 限价政策对中日碳排放交易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 政府抽取企业收入政策对中日碳排放交易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 中国碳市场政策对中日碳排放交易的影响对比 | 第131-132页 |
· 供给方竞争对中日碳排放交易的影响分析 | 第132-135页 |
· 情景设置 | 第132页 |
· 供给方竞争对自由排放交易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 供给方竞争对两种政策下排放交易的影响 | 第133-135页 |
· 边际减排成本系数变动对中日碳排放交易的影响分析 | 第135-136页 |
· 主要结论 | 第136-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7-140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 | 第140-146页 |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140-143页 |
· 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43-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附录 | 第154-158页 |
致谢 | 第158-1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