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4
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第12-18
页 |
二、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21
页 |
三、 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 第21
页 |
四、 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 | 第21-24
页 |
第二章 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特点的不同理解 | 第24-40
页 |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的行为的基本假定 | 第24-28
页 |
一、 古典经济学中人的行为假定 | 第24-26
页 |
二、 新古典经济学中人的行为假定 | 第26-27
页 |
三、 新制度经济学中人的行为假定 | 第27-28
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学中人的本质和人的行为界限 | 第28-33
页 |
一、 马克思“个人自由”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29-31
页 |
二、 科学实践观中“人的本质” | 第31-32
页 |
三、 “人的本质”的具体内涵 | 第32-33
页 |
第三节 关于人的本质和行为特点的比较 | 第33-40
页 |
第三章 企业性质理论比较 | 第40-90
页 |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性质理论 | 第40-62
页 |
一、 罗纳德.科斯 | 第40-47
页 |
二、 奥利弗.威廉姆森 | 第47-56
页 |
三、 詹森与麦克林 | 第56-62
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的企业性质理论 | 第62-82
页 |
一、 两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问题的辨析 | 第63-71
页 |
二、 企业的性质:提高私人劳动社会性的经济组织形式 | 第71-79
页 |
三、 企业形式提高私人劳动社会性作用的有限性 | 第79-82
页 |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企业性质理论比较 | 第82-90
页 |
一、 马克思经济学企业性质理论中的“交易” | 第83-85
页 |
二、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性质理论中的“交易” | 第85-88
页 |
三、 总结 | 第88-90
页 |
第四章 企业规模理论比较 | 第90-143
页 |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规模理论 | 第90-112
页 |
一、 罗纳德.科斯 | 第90-93
页 |
二、 奥利弗.威廉姆森 | 第93-102
页 |
三、 哈特 | 第102-112
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学的企业规模理论 | 第112-136
页 |
一、 技术、市场与企业的规模调整行为 | 第113-118
页 |
二、 相对于既定“均衡状态”下的企业规模调整行为 | 第118-126
页 |
三、 “均衡状态”本身发生变迁时企业的规模调整行为 | 第126-130
页 |
四、 以“生产价格”为核心的另一种均衡 | 第130-136
页 |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企业规模理论比较 | 第136-143
页 |
一、 两种企业规模理论中经济绩效准则的不同特点 | 第136-138
页 |
二、 两种企业规模理论中的技术、市场、资本因素 | 第138-141
页 |
三、 总结 | 第141-143
页 |
第五章 企业内部权利结构理论比较 | 第143-189
页 |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内部权利结构理论 | 第144-171
页 |
一、 格罗茨曼、哈特和穆尔 | 第144-153
页 |
二、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 第153-164
页 |
三、 詹森和麦克林 | 第164-171
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学的企业内部权利结构理论 | 第171-180
页 |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原理在企业内部的具体体现 | 第172-173
页 |
二、 马克思企业理论对资本与劳动关系变化的企业发展史探析 | 第173-180
页 |
三、 高级劳动者最终掌握生产资料 | 第180
页 |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企业内部权利结构理论 | 第180-189
页 |
一、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内权利分配问题的主要逻辑困境 | 第180-186
页 |
二、 马克思经济学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186-187
页 |
三、 总结 | 第187-189
页 |
结束语 | 第189-192
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96
页 |
后记 | 第196-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