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目录 | 第1-7页 |
图目录 | 第7-9页 |
表目录 | 第9-12页 |
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导言 | 第15-4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16-17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7-19页 |
三. 研究时间 | 第19页 |
四. 研究问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本论文研究状况 | 第20-27页 |
一. 国外的研究 | 第20-24页 |
二. 国内的研究 | 第24-2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与究思路 | 第27-29页 |
一.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 | 第27-29页 |
二. 简要评述 | 第29页 |
第四节 本论文之研究创新和研究限制 | 第29-31页 |
一. 研究创新 | 第29-30页 |
二.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30-31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理论架构与章节架构 | 第31-38页 |
一. 研究理论架构 | 第31-32页 |
二. 撰写章节架构与章节架构图 | 第32-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第一章 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 | 第40-53页 |
第一节 公共外交的兴起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 | 第43-47页 |
第三节 国际宣传和政治性广告对国家形象传播起作用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第二章 品牌国家形象的兴起—政治营销推动品牌国家形象 | 第53-73页 |
第一节 政治营销理论推动品牌国家形象营销 | 第53-58页 |
一. 市场营销理论运用于政治营销 | 第53-55页 |
二. 政治营销是建构「品牌国家形象理论」的动力 | 第55-58页 |
第二节 品牌国家形象营销是公共外交的新舞台 | 第58-70页 |
一. 品牌国家形象营销是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方式 | 第58-59页 |
二. 品牌国家形象政治营销可以帮助国家达成国家形象转换 | 第59-63页 |
三. 中国国际影响力和中国国家形象 | 第63-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注释 | 第71-73页 |
第三章 品牌国家形象的构成—结合国家品牌化与营销国家形象 | 第73-99页 |
第一节 营销国家形象推升国家成为一个「品牌」 | 第73-76页 |
第二节 国家品牌化后将提升国家整体形象成为「品牌国家形象」 | 第76-78页 |
第三节 探讨[品牌国家]的检验与测量 | 第78-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注释 | 第97-99页 |
第四章 产业品牌国际化对品牌国家形象的影响力 | 第99-128页 |
第一节 产业品牌推动品牌国家形象 | 第99-106页 |
一. 产业品牌的精神、内涵和产值带动国家品牌化效应 | 第99-100页 |
二. 跨国公司可推升母国的品牌国家形象 | 第100-103页 |
三. 产品来源国效应带动来源国的品牌国家形象 | 第103-106页 |
第二节 产业品牌带动品牌国家形象的成功案例 | 第106-118页 |
一、可口可乐带动美国的品牌国家形象 | 第106-111页 |
二、诺基亚带动芬兰的品牌国家形象 | 第111-118页 |
第三节 中国与韩国积极建构品牌国家形象 | 第118-125页 |
一. 韩国全力支持产业品牌来推升品牌国家形象 | 第118-123页 |
二. 中国努力建构品牌国家形象面向全世界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注释 | 第126-128页 |
第五章 品牌国家形象研究:以美国纽约时报社论(Editorials)2007-2012年有关中国报道内容分析 | 第128-166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128-140页 |
一、 资料来源与选定原因 | 第128-130页 |
二、 类目建构、各项指标和评量方向与评分方式 | 第130-140页 |
第二节 纽约时报社论内容分析 | 第140-164页 |
一、美国纽约时报社论有关中国报道中政治议题之研究分析 | 第140-146页 |
二、美国纽约时报社论有关中国报道中经济议题之研究分析 | 第146-152页 |
三、美国纽约时报社论有关中国报道中社会议题之研究分析 | 第152-158页 |
四、美国纽约时报社论有关中国报道中文化议题研究分析 | 第158-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164-165页 |
注释 | 第165-166页 |
第六章 品牌国家形象研究: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Editorials)2007-2012年有关中国报道内容分析 | 第166-206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166-179页 |
一. 资料来源与选定原因 | 第166-169页 |
二. 类目建构、各项指标和评量方向与评分方式 | 第169-179页 |
第二节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内容分析 | 第179-203页 |
一.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有关中国报道中政治议题之研究分析 | 第179-185页 |
二.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有关中国报道中经济议题之研究分析 | 第185-191页 |
三.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有关中国报道中社会议题之研究分析 | 第191-197页 |
四.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有关中国报道中文化议题之研究分析 | 第197-203页 |
本章小结 | 第203-205页 |
注释 | 第205-206页 |
第七章 品牌国家形象研究成果分析:中国国家形象转换图、中国国家形象现况图、初探性建立七边形品牌国家整体形象检验图 | 第206-239页 |
第一节 中国国家形象转换现况 | 第206-214页 |
一. 中国国家形象转换现况图—以美国纽约时报社论内容分析为例 | 第209-212页 |
二. 中国国家形象转换现况图—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内容分析为例 | 第212-214页 |
第二节 中国国家形象现况 | 第214-220页 |
一. 中国国家形象现况图—以美国纽约时报社论内容分析为例 | 第214-217页 |
二. 中国国家形象现况图—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内容分析为例 | 第217-220页 |
第三节 初探性建立七边形品牌国家整体形象图 | 第220-235页 |
一. 建构七边形品牌国家整体形象模型理论 | 第220-228页 |
(一) 初探性建立七边形品牌国家整体形象模型指标 | 第220-222页 |
(二) 选定七大指标的原因 | 第222-228页 |
二. 初探性建立七边形品牌国家整体形象图 | 第228-235页 |
(一) 中国七边形品牌国家整体形象图(A)(2011-2012—六大指数数据外,加入美国纽约时报社论的媒体数据来检验) | 第230-231页 |
(二) 中国七边形品牌国家整体形象图(B)(2011-2012—六大指数数据外,加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的媒体数据来检验) | 第231-232页 |
(三) 美国七边形品牌国家形整体象(2011-2012) | 第232-233页 |
(四) 英国七边形品牌国家形整体象(2011-2012) | 第233-234页 |
(五) 中美七边形品牌国家整体形象图比较与分析(2011-2012) | 第234-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235-237页 |
注释 | 第237-23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239-253页 |
第一节 加强我国全球竞争力 | 第240-248页 |
一. 提升全球竞争力带动品牌国家形象 | 第240-242页 |
二. 加强优势品牌国家形象 | 第242-248页 |
第二节 我国品牌国家整体形象建构之建议 | 第248-253页 |
一. 推升国家形象必须要有成效地推动国家形象营销计划 | 第248-251页 |
二. 推升中国国家形象必须政府、产业与全民建立共识 | 第251-253页 |
结束语 | 第253-257页 |
一、 本论文之贡献 | 第253-254页 |
二、 后续研宄之建议 | 第254页 |
三、 国民整体表现创造中国国家形象 | 第254-256页 |
注释 | 第256-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257-268页 |
附录 | 第268-278页 |
后记一感恩与致谢 | 第278-28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