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26页 |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22-2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23-24页 |
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政府引导缘由 | 第26-45页 |
1 两型农业:必要的乌托邦 | 第26-31页 |
· 现代农业的不可持续性 | 第26-29页 |
· 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反思 | 第29-30页 |
· 两型农业:后现代农业的乌托邦 | 第30-31页 |
2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理解 | 第31-33页 |
· 学术视野下的两型农业 | 第31-32页 |
· 多功能视角下的两型农业 | 第32页 |
· 后现代视角下的两型农业 | 第32-33页 |
3 两型农业与相关农业形态的关系 | 第33-37页 |
· 两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关系 | 第33-35页 |
· 两型农业与“替代农业”形态的关系 | 第35-37页 |
4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政府引导缘由 | 第37-45页 |
· 政府介入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第37-41页 |
·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政府引导作用 | 第41-45页 |
第三章 国外关涉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启示——以美、德、日、古巴为个案 | 第45-58页 |
1 国外关涉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政府引导 | 第45-53页 |
· 美国 | 第45-48页 |
· 德国 | 第48-50页 |
· 日本 | 第50-51页 |
· 古巴 | 第51-53页 |
2 国外关涉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启示 | 第53-58页 |
· 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两型农业的模式 | 第53-54页 |
· 制订和实施两型农业建设的政策法律 | 第54-55页 |
· 切实加强两型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 第55-56页 |
· 加强两型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培训 | 第56页 |
· 提高两型农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我国农户从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自为与它励——以湖南实地调查、浙江个案调查为例 | 第58-74页 |
1 由实地调查透视农户从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自为 | 第58-66页 |
· 农户从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自为 | 第58-59页 |
· 实地调查农户自为从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 | 第59-64页 |
· 农户自为从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调查分析 | 第64-66页 |
2 由具体个案透视农户它励从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 | 第66-74页 |
· 农户从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它励 | 第66页 |
· 农户它励从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个案案例 | 第66-74页 |
第五章 我国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探索与不足 | 第74-84页 |
1 我国有机精致农业建设政府引导的探索与不足 | 第74-78页 |
· 我国有机农业建设政府引导的探索与不足 | 第74-76页 |
· 我国精准农业建设政府引导探索与不足 | 第76-78页 |
2 我国生态综合农业建设政府引导的探索与不足 | 第78-80页 |
· 我国生态综合农业建设的政府引导探索 | 第78-79页 |
· 我国生态综合农业建设的政府引导不足 | 第79-80页 |
3 我国都市休闲农业建设的政府引导探索与不足 | 第80-84页 |
· 我国都市休闲农业建设的政府引导探索 | 第80-82页 |
· 我国都市休闲农业建设的政府引导不足 | 第82-84页 |
第六章 我国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制约因素 | 第84-107页 |
1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劳动力制约 | 第84-87页 |
· 后农村劳动力转移时期农村劳动力现状 | 第84-86页 |
· 两型农业的高素质青壮年劳动力被转移 | 第86-87页 |
2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技术制约 | 第87-90页 |
· 农户采纳两型农业技术的意愿不强 | 第87-89页 |
· 两型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体制障碍 | 第89-90页 |
3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组织制约 | 第90-95页 |
· 农户家庭经营组织的小规模分散化 | 第90-93页 |
·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组织化程度低 | 第93-95页 |
4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资金制约 | 第95-101页 |
· 两型农业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 第95-98页 |
· 农户贷款难制约两型农业的发展 | 第98-101页 |
5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制度制约 | 第101-107页 |
· 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 第101-102页 |
· 两型农业发展的正式制度制约 | 第102-104页 |
· 两型农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制约 | 第104-107页 |
第七章 我国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的建构 | 第107-129页 |
1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亟需构建 | 第107-109页 |
·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的主要做法 | 第107-108页 |
·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亟需构建机制 | 第108-109页 |
2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的建构 | 第109-129页 |
· 两型农业理念培育机制 | 第109-113页 |
· 两型农业法律规范机制 | 第113-116页 |
· 两型农业市场激励机制 | 第116-119页 |
· 两型农业技术支撑机制 | 第119-121页 |
· 两型农业组织协同机制 | 第121-129页 |
第八章 我国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的评价 | 第129-158页 |
1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处理 | 第129-134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29-13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30-132页 |
· 评价指标权数的测度 | 第132页 |
· 评价体系指标值的预处理 | 第132-134页 |
2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DEA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 第134-138页 |
· DEA评价模型的原理和方法 | 第134-136页 |
·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DEA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 第136-138页 |
3 基于AHP和MATLAB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三维动态评价 | 第138-149页 |
· 层次分析法(AHP)的模型和步骤 | 第138-140页 |
·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评价指标的AHP计算过程 | 第140-145页 |
· 基于AHP和MATLAB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三维动态评价 | 第145-149页 |
4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MATLAB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综合三维动态评价 | 第149-158页 |
· 灰色关联度评价的模型和步骤 | 第150-151页 |
·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评价 | 第151-156页 |
·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MATLAB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综合三维动态评价 | 第156-158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158-160页 |
1 研究结论 | 第158-159页 |
2 研究的不足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1页 |
附录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农户调查问卷 | 第171-176页 |
致谢 | 第176-178页 |
作者简介 | 第178-179页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179-18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