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
页 |
Abstract | 第8-14
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3
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6
页 |
1.2 压实的基本方法 | 第16-18
页 |
1.3 压实机理的理论发展 | 第18-22
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
页 |
第2章 路堤填土的鉴别与选择 | 第23-36
页 |
2.1 不同压实土的体积稳定性及对压实度的影响 | 第23-24
页 |
2.1.1 压实土的体积稳定性 | 第23-24
页 |
2.1.2 土类对压实度的影响 | 第24
页 |
2.2 填土的鉴别与选择 | 第24-35
页 |
2.2.1 粘土胀缩性、粉土冻胀性与其特性指标间的关系 | 第25-28
页 |
2.2.2 EPC(土性能分类)方法 | 第28-32
页 |
2.2.3 我国JTT051-93土工程分类法 | 第32-33
页 |
2.2.4 JTJ051-93与EPC对于土分类规定的比较 | 第33-35
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
页 |
第3章 压实含水量对路堤的影响与控制 | 第36-45
页 |
3.1 含水量对路堤工程特性的影响 | 第36-38
页 |
3.2 路堤含水量的控制 | 第38-43
页 |
3.2.1 我国规范对路堤压实含水量控制及其调整 | 第38-39
页 |
3.2.2 美国路堤压实含水量的控制 | 第39-43
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
页 |
第4章 路堤压实度与压实控制 | 第45-66
页 |
4.1 压实度与相对密实度的关系 | 第45-46
页 |
4.2 确定标准干密度和相对密实度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46-51
页 |
4.2.1 确定标准干密度的方法 | 第46-47
页 |
4.2.2 确定相对密实度的方法 | 第47-51
页 |
4.3 压实度标准 | 第51-62
页 |
4.3.1 中、日、美土基压实控制标准 | 第52-56
页 |
4.3.2 过度压实的不利影响 | 第56-62
页 |
4.4 影响现场压实控制的因素 | 第62-65
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
页 |
第5章 路基粒状填土的旋转压实试验 | 第66-72
页 |
5.1 引言 | 第66
页 |
5.2 旋转压实试验 | 第66-70
页 |
5.2.1 关于SHRP Superpave | 第66
页 |
5.2.2 旋转压实机 | 第66-67
页 |
5.2.3 旋转压实试验与击实试验、振动压实试验的比较 | 第67-70
页 |
5.3 旋转压实的影响因素 | 第70-71
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
页 |
第6章 填土超尺寸颗粒的处理 | 第72-82
页 |
6.1 引言 | 第72-73
页 |
6.2 密实度的校正方法 | 第73-76
页 |
6.2.1 剔除法 | 第73-76
页 |
6.2.2 校正室内标准试验最大干密度法 | 第76
页 |
6.2.3 剔除-替代法 | 第76
页 |
6.3 美国经验修正法 | 第76-78
页 |
6.3.1 美国AASHTO经验修正方法 | 第77
页 |
6.3.2 美国垦务局经验修正方法 | 第77-78
页 |
6.4 不同校正方法的比较和计算结果的差异 | 第78-81
页 |
6.4.1 不同校正方法的定性比较 | 第78
页 |
6.4.2 不同校正室内最大干密度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 | 第78-80
页 |
6.4.3 不同校正最佳含水量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 | 第80-81
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1-82
页 |
第7章 压实土的湿陷 | 第82-98
页 |
7.1 确定湿陷潜势的室内试验方法 | 第83-84
页 |
7.2 湿陷机理 | 第84-85
页 |
7.3 影响湿陷的因素 | 第85-95
页 |
7.3.1 压实度、含水量、土颗粒、应力 | 第86-93
页 |
7.3.2 主应力比 | 第93-95
页 |
7.4 压实土湿陷实例分析 | 第95-96
页 |
7.4.1 路堤 | 第95-96
页 |
7.4.2 土坝 | 第96
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96-98
页 |
第8章 路基土工复合材料排水层 | 第98-139
页 |
8.1 土工合成材料的排水特性 | 第98-103
页 |
8.1.1 排水特性参数 | 第98-99
页 |
8.1.2 排水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99-101
页 |
8.1.3 设计要求 | 第101-103
页 |
8.2 道路排水 | 第103-116
页 |
8.2.1 传统排水方法的不足 | 第103-105
页 |
8.2.2 土工复合材料排水层方法 | 第105-116
页 |
8.3 路基铺设土工复合排水层的力学效应 | 第116-138
页 |
8.3.1 路面结构体系的力学模型及基本假设 | 第118
页 |
8.3.2 洛夫法求解轴对称弹性空间问题的解 | 第118-120
页 |
8.3.3 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边界条件、积分常数的计算 | 第120-122
页 |
8.3.4 弹性层状体系应力、位移分析程序APBIH.FOR | 第122-123
页 |
8.3.5 土工复合材料排水功能的力学效应分析 | 第123-138
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38-139
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2
页 |
9.1 结论 | 第139-141
页 |
9.2 展望 | 第141-142
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
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出版专著 | 第150-151
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项目 | 第151-152
页 |
致谢 | 第15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