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缩略语表 | 第13-14页 |
1 引言 | 第14-40页 |
· 菌根简介 | 第14-15页 |
· 外生菌根概况 | 第15-17页 |
· 外生菌根的形成及其真菌种类 | 第15-16页 |
· 林木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 第16-17页 |
· 外生菌根真菌分类学研究 | 第17-19页 |
· 外生菌根真菌形态学研究 | 第17-18页 |
· 外生菌根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8-19页 |
· 外生菌根真菌对林木生长影响及生理生态研究 | 第19-20页 |
· 外生菌根合成与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 影响外生菌根形成的因素 | 第20-22页 |
· 外生菌根形成机制 | 第22-24页 |
· 外生菌根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 外生菌根生物技术及应用现状 | 第27-30页 |
· 菌根真菌的采集和分离 | 第27页 |
· 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 | 第27-28页 |
· 菌剂及接种技术 | 第28页 |
· 应用技术 | 第28-29页 |
· 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 植物组培苗菌根化研究 | 第30-35页 |
·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第30-34页 |
· 植物菌根化技术研究 | 第34-35页 |
· 樟子松概述 | 第35-37页 |
· 自然分布 | 第36页 |
· 引种造林 | 第36页 |
· 生物学特性 | 第36-37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 | 第37-40页 |
· 研究背景 | 第37-3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页 |
· 采样地基本概况及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2 樟子松外生菌根形态分类鉴定 | 第40-5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7页 |
· 樟子松外生菌根形态解剖特征分析 | 第42-5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7-58页 |
3 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分子鉴定 | 第58-9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4页 |
· 试验材料 | 第58-60页 |
· 试验方法 | 第60-6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4-88页 |
· 外生菌根真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64-65页 |
· rDNA ITS 区段的 PCR 扩增 | 第65页 |
· rDNA ITS 区段测序的结果与分析 | 第65-8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88-90页 |
4 试验室条件下樟子松菌根合成及外生菌根真菌对樟子松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 第90-9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0-92页 |
· 供试材料 | 第90-91页 |
· 试验方法 | 第91-9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2-97页 |
· 不同菌种的不同菌剂对樟子松实生苗菌根感染率的影响 | 第92-93页 |
· 不同菌种与樟子松实生苗形成的菌根形态 | 第93-94页 |
· 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94-96页 |
· 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96-97页 |
· 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9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97-99页 |
5 樟子松外生菌根化苗抗旱机理 | 第99-10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0页 |
· 供试材料 | 第99页 |
· 试验方法 | 第99-10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6页 |
· 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第100页 |
· 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总生物量及根茎比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102页 |
·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含量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105页 |
·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叶水势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樟子松实生苗萎蔫及临界致死时间的影响 | 第10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106-108页 |
6 樟子松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 第108-1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0页 |
· 供试外植体 | 第108页 |
· 试验方法 | 第108-11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9页 |
· 不同激素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 不同激素处理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 不同激素处理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 不同处理对不定芽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 不同处理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119-121页 |
7 樟子松组培苗菌根化 | 第121-1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122页 |
· 试验材料 | 第1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121-1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22-124页 |
· 接种牛肝菌对樟子松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124-125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8页 |
·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5-126页 |
· 主要结论 | 第126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1页 |
附录 | 第141-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