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论 | 第12-23页 |
一、 选题意义和价值 | 第12页 |
二、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20页 |
三、 主要创新点和重点难点 | 第20-21页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一章 执政公信力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23-44页 |
第一节 执政公信力的概念分析 | 第23-29页 |
一、 公信力 | 第23-26页 |
二、 执政公信力 | 第26-29页 |
第二节 执政公信力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理 | 第29-33页 |
一、 执政公信力的构成要素 | 第29-31页 |
二、 执政公信力的作用机理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执政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 | 第33-36页 |
一、 执政公信力作用于执政绩效,进而影响社会发展 | 第33-34页 |
二、 执政公信力作用于执政权威,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 第34-35页 |
三、 执政公信力作用于执政合法性,进而影响执政地位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一、 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不足的表现 | 第36-39页 |
二、 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第二章 创新执政理念,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 | 第44-69页 |
第一节 执政理念的基本内涵、作用和特点 | 第44-48页 |
一、 执政理念的内涵 | 第44-45页 |
二、 执政理念的作用 | 第45-46页 |
三、 执政理念的特点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演变 | 第48-53页 |
一、 以国家稳定和强盛为主的以国为本的执政理念 | 第48-49页 |
二、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 第49-50页 |
三、 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 第50-53页 |
第三节 “以人为本”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最好诠释 | 第53-60页 |
一、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 第53-56页 |
二、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内涵 | 第56-58页 |
三、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升了党的执政公信力 | 第58-60页 |
第四节 提升执政公信力要求不断创新执政理念以增强吸引力 | 第60-69页 |
一、 提升执政公信力,创新执政理念的必要性 | 第60-62页 |
二、 提升执政公信力,创新执政理念的原则 | 第62-65页 |
三、 提升执政公信力,创新执政理念的基本要求 | 第65-69页 |
第三章 改进执政方式,有效规范公共权力 | 第69-96页 |
第一节 执政方式的基本内涵 | 第69-70页 |
一、 执政方式的内涵 | 第69-70页 |
二、 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的区别 | 第70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 | 第70-78页 |
一、 局部执政时期党对执政方式的初步尝试 | 第71-74页 |
二、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党对执政方式的探索 | 第74-76页 |
三、 改革开放后党的执政方式的变革和发展 | 第76-78页 |
第三节 当前执政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削弱了党的执政公信力 | 第78-84页 |
一、 当前执政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78-81页 |
二、 当前执政方式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81-84页 |
第四节 改进执政方式,提升执政公信力的路径 | 第84-96页 |
一、 在公共权力的授予机制上,逐步扩大选举,增强执政合法性 | 第85-87页 |
二、 在公共权力运行方式上,扩大民主,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 第87-90页 |
三、 在公共权力运行手段上,健全法制,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执政行为 | 第90-92页 |
四、 在公共权力运行规范上,加强监督和制约,防止公共权力异化 | 第92-96页 |
第四章 提高执政绩效,以承诺的兑现取信于民 | 第96-119页 |
第一节 执政绩效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 第96-100页 |
一、 执政绩效的内涵 | 第96-97页 |
二、 执政绩效的主要内容 | 第97-100页 |
第二节 执政绩效的评估原则和评估主体 | 第100-104页 |
一、 执政绩效评估的原则 | 第100-102页 |
二、 执政绩效的评估主体 | 第102-104页 |
第三节 当前执政绩效存在的不足影响了党的执政公信力 | 第104-111页 |
一、 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群众心里失衡 | 第104-106页 |
二、 社会不公平问题凸显加深了群众对党的不满情绪 | 第106-108页 |
三、 执政成本高消耗着有限的执政资源 | 第108-110页 |
四、 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恶化了执政环境 | 第110-111页 |
第五节 提高执政绩效,增强执政公信力的路径 | 第111-119页 |
一、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111-113页 |
二、 提高执政能力,促使执政收益最大化 | 第113-115页 |
三、 增强成本意识,降低执政成本 | 第115-117页 |
四、 建立科学的执政绩效评估机制 | 第117-119页 |
第五章 提升干部队伍形象,以高素质感召人民 | 第119-143页 |
第一节 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的内涵 | 第119-121页 |
第二节 局部执政时期干部队伍形象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121-127页 |
一、 局部执政时期干部队伍形象建设的实践 | 第121-126页 |
二、 局部执政时期干部队伍形象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126-127页 |
第三节 当前干部队伍形象不佳侵蚀着党的执政公信力 | 第127-132页 |
一、 当前干部队伍形象不佳的表现 | 第128-130页 |
二、 当前干部队伍形象不佳的原因分析 | 第130-132页 |
第四节 提升干部队伍形象,增强执政公信力的对策 | 第132-143页 |
一、 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角色定位规范干部队伍的行为 | 第132-135页 |
二、 把加强干部队伍的修养贯穿在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的全过程中 | 第135-137页 |
三、 抓好基层党组织形象建设,发挥好窗口作用 | 第137-138页 |
四、 善用新媒体,向人民展示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 | 第138-140页 |
五、 完善制度、健全体制是提升干部队伍形象的保障 | 第140-143页 |
结束语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3页 |
后记 | 第153-15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