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绪论 | 第15-3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昆虫化学通讯系统简介 | 第16-21页 |
1.2.1 大分子化学信息的化学通讯 | 第16-17页 |
1.2.2 小分子化学信息的化学通讯 | 第17-18页 |
1.2.3 昆虫的化学通讯系统 | 第18-21页 |
1.3 仿生化学通讯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1-24页 |
1.3.1 功能等效的人工化学通讯模块 | 第21-23页 |
1.3.2 人工化学通讯系统 | 第23-24页 |
1.4 电子鼻技术 | 第24-30页 |
1.4.1 仿生电子鼻与人类嗅觉 | 第24-25页 |
1.4.2 气敏传感器技术 | 第25-30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2 基于聚合物涂层的声表面波传感器阵列的设计与制作 | 第32-49页 |
2.1 比例化学信息的载体与敏感涂层材料的选择 | 第32-36页 |
2.1.1 实果蝇宿主植物的化学成分 | 第32-33页 |
2.1.2 比例化学信息物的选择与线性溶化能量关系 | 第33-35页 |
2.1.3 敏感涂层材料的选择 | 第35-36页 |
2.2 声表面波传感器频率特性与实时测量方法 | 第36-43页 |
2.2.1 声表面波传感器的选择准备 | 第36-37页 |
2.2.2 声表面波传感器的频率特性 | 第37-39页 |
2.2.3 262MHz声表面波传感器的频率特性 | 第39-41页 |
2.2.4 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实时测量方法 | 第41-43页 |
2.3 声表面波传感器的频率测量电路的设计 | 第43-48页 |
2.3.1 262MHz声表面波传感器 | 第43-45页 |
2.3.2 聚合物薄膜涂层的制作 | 第45-46页 |
2.3.3 振荡电路的传感器阵列的设计和制作 | 第46-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比例信息化学通讯平台搭建与比例信息解码分析 | 第49-64页 |
3.1 比例信息传输的化学通讯的实验平台 | 第49-50页 |
3.2 传感器阵列对3M和EA的响应 | 第50-51页 |
3.3 比例信息化学通讯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3.4 基于测量结果的比例信息解码分析 | 第53-63页 |
3.4.1 测量结果的简单线性分析 | 第54-57页 |
3.4.2 测量结果的主成分分析 | 第57-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弱耦合环境下悬浮颗粒物对声表面波传感器特性影响分析 | 第64-79页 |
4.1 悬浮颗粒物与声表面波传感器 | 第64-65页 |
4.2 颗粒物-声表面波传感器的耦合模型 | 第65-71页 |
4.2.1 颗粒物-声表面波传感器的耦合模型的扰动理论 | 第65-69页 |
4.2.2 颗粒物-声表面波传感器的耦合刚度 | 第69-71页 |
4.2.3 弱耦合条件下的频率扰动方程 | 第71页 |
4.3 声表面波传感器的颗粒物加载试验 | 第71-75页 |
4.3.1 基于声表面波传感器的测量系统与淀粉颗粒物 | 第71-73页 |
4.3.2 试验步骤 | 第73-75页 |
4.4 颗粒物影响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比例气体识别的人工嗅觉神经网络设计 | 第79-98页 |
5.1 神经元模型的选择 | 第79-81页 |
5.1.1 间室神经元模型 | 第79页 |
5.1.2 单间室的神经元模型 | 第79-80页 |
5.1.3 FitzHugh-Nagumo神经元 | 第80页 |
5.1.4 积分放电神经元 | 第80页 |
5.1.5 基于神经脉冲激发频率的神经元模型 | 第80-81页 |
5.1.6 神经元的选择 | 第81页 |
5.2 神经元模型 | 第81-83页 |
5.2.1 ORN模型 | 第81-82页 |
5.2.2 LN与PN模型 | 第82-83页 |
5.3 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 第83-89页 |
5.3.1 总体架构 | 第83-84页 |
5.3.2 ORN到LN的连接 | 第84-88页 |
5.3.3 LN与LN的连接 | 第88-89页 |
5.4 网络动力学特性 | 第89-93页 |
5.4.1 LN之间对称连接的AL网络 | 第89-91页 |
5.4.2 LN之间非对称连接的AL网络 | 第91-93页 |
5.5 人工AL神经网络对于不同比例气体的区分结果 | 第93-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6 结束语 | 第98-10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6.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4页 |
附录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