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机制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机制研究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绪论第15-33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二、文献综述第16-30页
(一) 国家财产所有权研究的背景第16-17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三) 国内研究现状第23-30页
三、题解及研究重点第30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30-33页
(一) 研究思路第30-31页
(二) 研究方法第31-33页
第一章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及其财产形态第33-69页
第一节 “国家财产所有权”这一术语的由来第33-36页
第二节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的概念第36-61页
一、宪法上“国家所有”属性的学说纷争及其辨析第37-46页
(一) 国家所有制说的由来及其发展第37-38页
(二) 制度性保障说的主要观点概述第38-40页
(三) 国家权利(力)说的观点分歧第40-41页
(四) 纷争化解的关键:宪法总纲的效力第41-46页
二、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属性第46-57页
(一) 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决定了其公私法的通涉性第48-50页
(二)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法律特征的具体表现第50-56页
(三) 对公私属性争点的回应第56-57页
三、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第57-61页
(一) 国家所有制与社会所有制第57-58页
(二) 国有财产与国有资产第58-60页
(三) 国有财产与公产/公物第60-61页
第三节 宪法上国有财产的财产形态第61-69页
一、国有财产之形态的制度现状第61-63页
二、有关国有财产创制性立法合宪性的判断标准第63-65页
三、国有土地的概念界定第65-69页
第二章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的现有行使机制之构成第69-94页
第一节 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范围的界定第69-80页
一、从目的上的限制条件来界定第69-71页
二、从取得源头上的限制条件来界定第71-80页
(一) 国有资产取得源头上的限制第72-73页
(二) 国有自然资源取得源头上的限制第73页
(三) 国有文物档案取得源头上的限制第73-74页
(四) 国有土地取得源头上的限制第74-80页
三、从利用用途上的限制条件来界定第80页
第二节 分类立法下的分头管理第80-85页
一、国有财产分类立法的总体安排第80-82页
二、现有的行使主体第82-84页
三、现有行使主体间的关系协调机制第84-85页
第三节 分类立法下的分类行使第85-91页
一、按所有权性能类型的分类行使第85-88页
二、按所有权针对对象的分类行使第88-91页
第四节 共通性的责任机制第91-94页
第三章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的实效分析第94-111页
第一节 现有行使机制运行的成效第94-100页
一、对物利用和保存的成效第95-97页
二、政府服务职能的提升第97-99页
三、惠民工程的建设第99-100页
第二节 现有行使机制运行的负效应及其成因第100-111页
一、国有财产浪费流失严重第100-103页
二、政府权责不明第103-104页
三、对其他主体所享权益的侵犯第104-106页
四、负效应的症结在于行使规则的缺位第106-111页
(一) 制度本身的短缺与不足第106-108页
(二) 国家财产所有权与国家行政权的界限模糊第108-109页
(三) 现有制度下两权分离的可行性基础薄弱第109-111页
第四章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规则体系的建构第111-141页
第一节 宪法上国有财产的功效:行使规则的抉择理由第111-119页
一、据依赖度来判断权利位阶第113-114页
二、经济效益考量的配合使用第114-115页
三、规则抉择理由的运用实例:对“城市化”的理解第115-119页
第二节 基于财产功效对宪法上国有财产的分类排序第119-122页
一、生活生存所需的国有财产处于利用的第一梯度第119-120页
二、生产经营所需的国有财产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120-121页
三、生态环境保护所需的国有财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源泉第121页
四、文化传统保存所需的国有财产负载着深厚的文化传承使命第121-122页
第三节 以“卡-梅框架”的延展来定性国家财产所有权的行使规则第122-129页
一、“卡-梅框架”及其理论延展第122-126页
(一) 禁易规则第124页
(二) 财产规则第124-125页
(三) 责任规则第125页
(四) 管制规则第125-126页
二、四类规则适用于国有财产的可行性分析第126-127页
三、可交易规则与国家财产所有权的禁易性的理解第127-129页
第四节 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规则的分类适用第129-134页
一、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中的关系主体第130页
二、宪法上四类国有财产在利用规则上呈现的性质差异第130-133页
(一) 生活生存所需的国有财产主要适用禁易规则第130-132页
(二) 第二、三类国有财产在利用规则上的类似性第132-133页
(三) 文化传统保存所需的国有财产主要适用责任规则第133页
三、所有类型的国有财产都适用管制规则第133-134页
第五节 违反行使规则的监督救济制度第134-141页
一、对非国家主体违反行为的监督与救济第135页
二、对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者违反行为的监督与救济第135-141页
结语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6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清单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本篇论文共167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机制研
基于消费者需求层次升级的中国时尚
电子沙盘的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湘潭移动通信分公司农村营销渠道优
大学生村官工作行为及激励机制研究
宗教社会资本功能的实证研究——以
湖南钢之强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库存
经济发展视野下的社会权保障研究
金海岸织造公司营销渠道改进研究
制度环境、社会资本对社区社会组织
S公司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化研究
经济区效率—规模决定模型分析与实
基于供应链模式的MRO采购管理研究—
突发事件下谣言传播的机制与防控策
特大城市郊区乡镇政府征地拆迁的策
A公司TCO玻璃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测评指标体系构
六西格玛管理在供应商质量管理中的
公共组织高效团队建构研究
FD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理研
JIT采购在H公司的应用研究
信号频偏时准同步DFT的分析误差修正
PB公司订单式项目管理方法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问题研究
基于广告努力水平与价格折扣的供应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认同研究
《归真》石馆奇石产品市场推广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对人的思想和
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
美日“冲绳密约”研究——围绕军用
VM医疗器械公司政府客户关系管理研
服装企业品牌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非美活动委员会的缘起与变迁(1938
湖北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成本
X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
企业成长路径与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与国家治理现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项目成本管理改进
《人民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集团企业以财务公司为平台资金集中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理论
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
中国共产党领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策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研究
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金融包容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
国际法视野下的国家民主治理问题研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研究
媒体关注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判决的生成要素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问题研究
出租车过度管制的制度成因及其福利
当代中国证券法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
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中小外资代工企业生存状况及发展研
论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完善
跨国公司进入模式比较研究:投资与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
外资企业投资选址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空时互质采样的宽频段信号参数
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扩张策略研究—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流转法律问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管理研究——
海峡两岸农地征收制度比较研究
跨国企业转让定价规避进口关税问题
台湾地区“考试院”研究
湖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服务营销策略
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
湖南省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服务营销策
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铁路旅客运输承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意象研究——
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研究——基于西园
乡村旅游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民政城乡一体化研究——社会权利的
艾滋病防治领域公民社会组织社会资
网络游戏产业全面成本控制体系的建
中国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的外部风险研究
中小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
谁来致谢好心人?——感谢信的主体
浅析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
微博场域中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内容产业发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中国语境
A互联网营销公司的绩效管理研究
保险产业政府规制系统优化问题研究
新世纪科技公司绩效管理方案改进研
重大自然灾害环境下路网运行状态评
 
国有财产论文 禁易规则论文 财产规则论文 责任规则论文 管制规则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yah5**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