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晚期文化观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23页 | 第一章 梁启超晚期思想转变的背景 | 第23-41页 | 一、梁启超晚期的思想转变 | 第23-28页 | (一) 退隐之志的产生 | 第23-25页 | (二) 三次脱离政治宣言 | 第25-27页 | (三) 梁启超晚期对中西文化及未来取向的新思考 | 第27-28页 | 二、梁启超晚期思想转变的原因分析 | 第28-41页 | (一) 政治失败的打击 | 第29-37页 | (二) 国际局势的影响 | 第37-41页 | 第二章 梁启超晚期化合中西的文化观 | 第41-57页 | 一、梁启超晚期文化观的形成 | 第41-46页 | (一) 梁启超对文化的理论界定 | 第41-43页 | (二) 梁启超晚期文化观的形成 | 第43-46页 | 二、梁启超晚期化合中西文化观的新主张 | 第46-57页 | (一) 主张个性解放,倡导人格修养 | 第46-49页 | (二) 提倡学习西方的法治精神,主张法治与德治并重 | 第49-52页 | (三) 褒扬西方科学精神,更新学术研究方法 | 第52-55页 | (四) 化合中西文化,坚持辩证原则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在文化教育活动中践行化合中西的文化观 | 第57-78页 | 一、承办中国公学,培养新式人才 | 第57-62页 | (一) 结缘中国公学 | 第57-58页 | (二) 接手中国公学 | 第58-62页 | 二、组织学术团体,推进文化交流 | 第62-71页 | (一) 共学社的创办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 第62-67页 | (二) 讲学社的创办及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 第67-71页 | 三、讲学高等学校,传播传统文化 | 第71-78页 | (一) 梁启超在南开大学的讲学活动 | 第71-74页 | (二) 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讲学活动 | 第74-78页 | 第四章 以化合中西的文化观统领学术研究 | 第78-103页 | 一、开创中国现代新史学 | 第78-94页 | (一) 以进化论为治史的理论基础 | 第79-84页 | (二) 以多学科的方法为治史方法 | 第84-91页 | (三) 从以“民史”代“君史”到“学以致用” | 第91-94页 | 二、回归学术的文学研究 | 第94-103页 | (一) 确立文学评论的新标准 | 第94-98页 | (二) 倡导以“情感”为中心的文学研究 | 第98-100页 | (三) 重新梳理传统文学的表情艺术 | 第100-101页 | (四) 回归传统文化的研究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3-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