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2页 |
1.1 癫痫临床症状 | 第16-18页 |
1.1.1 癫痫中医证候 | 第16-17页 |
1.1.2 癫痫西医临床症状 | 第17-18页 |
1.2 癫痫发病机理 | 第18-23页 |
1.2.1 中医癫痫病因病机 | 第18-19页 |
1.2.2 西医癫痫发病机理 | 第19-23页 |
1.3 癫痫治疗方法 | 第23-33页 |
1.3.1 药物治疗 | 第23-32页 |
1.3.2 其他治疗方法 | 第32-33页 |
1.4 当前癫痫药物研发难点与发展方向 | 第33-37页 |
1.5 “良关系”之君使药对“远志-石菖蒲” | 第37-38页 |
1.6 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 | 第38-40页 |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0-42页 |
第二章 α-细辛醇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2-81页 |
2.1 α-细辛醇类衍生物的设计 | 第42-46页 |
2.2 α-细辛醇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46-80页 |
2.2.1 合成路线的设计 | 第46-49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9-51页 |
2.2.3 合成方法 | 第51-56页 |
2.2.3.1 合成方法概要 | 第51页 |
2.2.3.2 中间体A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 第51-53页 |
2.2.3.3 中间体B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 第53-56页 |
2.2.3.4 C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56页 |
2.2.4 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2.2.5 结果与讨论 | 第57-80页 |
2.2.5.1 合成及分析结果 | 第57-77页 |
2.2.5.1.1 中间体A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分析结果 | 第57-59页 |
2.2.5.1.2 中间体B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分析结果 | 第59-64页 |
2.2.5.1.3 C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分析结果 | 第64-77页 |
2.2.5.2 讨论 | 第77-80页 |
2.3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三章 α-细辛醇类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研究 | 第81-10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81-83页 |
3.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81-82页 |
3.1.2 实验动物 | 第82-83页 |
3.1.3 药物及被试物配制 | 第83页 |
3.2 Ⅰ期动物实验 | 第83-84页 |
3.2.1 最大电惊厥实验 | 第83页 |
3.2.2 神经毒性实验 | 第83-84页 |
3.3 Ⅱ期动物实验 | 第84-85页 |
3.3.1 戊四唑致癫痫实验 | 第84页 |
3.3.2 3-巯基丙酸致癫痫实验 | 第84-85页 |
3.4 Ⅲ期动物实验 | 第85-86页 |
3.4.1 MES模型的半数有效量测定 | 第85页 |
3.4.2 戊四唑致癫痫模型的半数有效量测定 | 第85页 |
3.4.3 3-巯基丙酸致癫痫模型的半数有效量测定 | 第85页 |
3.4.4 福尔马林致神经性疼痛模型的半数有效量测定 | 第85-86页 |
3.4.5 神经毒性实验的半数中毒量测定 | 第86页 |
3.5 基于斑马鱼癫痫模型研究候选活性化合物的抗癫痫活性 | 第86-87页 |
3.6 数据处理 | 第87页 |
3.7 结果与讨论 | 第87-106页 |
3.7.1 Ⅰ期动物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7-91页 |
3.7.2 Ⅱ期动物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1-98页 |
3.7.3 Ⅲ期动物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8-103页 |
3.7.4 斑马鱼癫痫模型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6页 |
3.8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四章 α-细辛醇类衍生物对乳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107-12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107-108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107-108页 |
4.1.2 试剂与药品 | 第10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108-113页 |
4.2.1 实验原理 | 第108-109页 |
4.2.2 试剂配制 | 第109-110页 |
4.2.3 不同浓度助溶剂对LDH1和LDH5活性的影响 | 第110页 |
4.2.4 C系列目标化合物对LDH1和LDH5的抑制活性测定 | 第110-111页 |
4.2.5 LC-MS/MS定量测定乳酸生成 | 第111-112页 |
4.2.6 候选活性化合物对LDH1和LDH5酶抑制动力学测定 | 第112页 |
4.2.7 候选活性化合物与LDH蛋白分子对接模拟实验 | 第112-11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21页 |
4.3.1 C系列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谱特征 | 第113-114页 |
4.3.2 不同助溶剂对LDH1和LDH5活性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4.3.3 C系列目标化合物对LDH1和LDH5活性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4.3.4 LC-MS/MS定量测定乳酸生成 | 第117-118页 |
4.3.5 候选活性化合物对LDH1和LDH5抑制动力学 | 第118-119页 |
4.3.6 候选活性化合物对LDH蛋白分子模拟验证结果 | 第119-121页 |
4.4 小结 | 第121-12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52页 |
附图 | 第152-2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41-244页 |
致谢 | 第244-246页 |
作者简介 | 第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