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新闻片、纪录片、文献片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艺术史论文
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论文目录
 
中文提要第1-7 页
英文提要第7-11 页
总序: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第11-24 页
第一篇 诞生和萌发第24-92 页
  纪录片的传入及其萌发(1896年-1905年)第24-28 页
    1、 纪录片的传入第24-26 页
    2、 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第26-28 页
  第一章 早期纪录片映照社会的动荡(1905年-1931年)第28-49 页
    第一节 早期纪录片:一幅斑斓的民族奋争史第28-40 页
      1、 1905年-1921年的发展概况第28-33 页
      2、 1922年-1926年的发展概况第33-38 页
      3、 1927年-1931年的发展概况第38-40 页
    第二节 早期纪录片的形态特征:初始的新闻纪录第40-43 页
      1、 简单再现第40-41 页
      2、 纪录片的初始形态第41-43 页
    第三节 早期的社会与纪录片:真实的映照第43-46 页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一:从杂耍起步第46-49 页
  第二章 与时代共舞的抗战纪录片(1931年-1945年)第49-68 页
    第一节 抗战纪录片:一幅抗日战争烽火图第51-59 页
      一、 1932年-1937年:划时代变革时期第51-52 页
      二、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烽火图第52-59 页
        1、 国统区出品的纪录片第53-56 页
        2、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纪录片第56-57 页
        3、 香港出品的纪录片第57-58 页
        4、 日军占领区的反动纪录片第58-59 页
    第二节 抗战纪录片的形态特征:用事实说话第59-62 页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社会与纪录片第62-64 页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二:鼓动民众第64-68 页
  第三章 新时代的曙光--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第68-92 页
    第一节 解放区纪录片:一首由千千万万人民英雄书写的历史叙事长诗第69-72 页
    第二节 时代变动中的纪录片形态特征第72-76 页
    第三节 时代变动中的社会与纪录片第76-85 页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三:纪录胜利第85-92 页
第二篇 发展和扭曲第92-218 页
  第四章 新中国十七年纪录片(1949年-1966年)第94-134 页
    第一节 纪录片的走向:曲折中行进第96-111 页
      一、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未竟任务的1949-1953年第96-98 页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3-1966年第98-111 页
    第二节 社会背景与纪录片形态特征第111-117 页
    第三节 变革中的社会与纪录片第117-131 页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四:形象化政论第131-134 页
  第五章 “文革”时期的纪录片(1966年-1976年)第134-162 页
    第一节 纪录片的艰难跋涉第135-139 页
    第二节 纪录片的主要特色及创作经验第139-142 页
    第三节 “十年浩劫”中的社会与纪录片第142-159 页
      一、 历史与影像交织回放第142-156 页
      二、 “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究第156-159 页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五:为政治服务第159-162 页
  第六章 转折时期的纪录片(1976年-1989年)第162-218 页
    第一节 社会在徘徊中前进的记录第163-195 页
      一、 新闻纪录电影第163-177 页
      二、 电视纪录片第177-195 页
    第二节 艺术复兴的最初实绩第195-199 页
    第三节 转折时期的社会与纪录片第199-215 页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六:政论性的回归第215-218 页
第三篇 突破和局限第218-341 页
  第七章 迈向新世纪的纪录片(1989-至今)第220-341 页
    第一节 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对话第220-293 页
    第二节 社会与纪录片同步发展与繁荣第293-300 页
    第三节 全方位描绘大时代的风采第300-309 页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七:走向多元化第309-341 页
      一、 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型第312-322 页
      二、 文献纪录片的审美特质第322-328 页
      三、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90年代纪录片审美特质第328-337 页
      四、 电影真实美学的引进第337-341 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41-345 页
后记第345-346 页

本篇论文共346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
对流占优扩散问题的某些新型间断有
晶体缺陷能学计算及铌酸锂的缺陷结
复杂网络中RSP模型的自适应动力学行
我国经济自治团体的立法研究--以经
地方政府与农业龙头企业关系研究--
基于Mean Shift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的
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理
WiMAX系统基带MAC层Ranging技术研究
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策略
电子货币对于货币流通速度影响问题
基于压缩域音频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
体育竞赛表演业区域布局的优化研究
光学微球腔中的若干光学新现象研究
紧凑光子源研究
光纤光栅调谐滤波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调Q和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布拉格与长周期光纤光栅及其传感特
建构论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对科
从逻辑思辩到哲学架构--牟宗三哲学
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
光纤光栅OADM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光纤光栅及其在传感领域中应用的研
b-物理中若干问题研究
细菌视紫红质膜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全光纤调Q激光器及激光模式的研究
超扩散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明代南京寺院研究
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
儒学的意识形态化--一项政治文化研
中国文化的“外在超越”之路--论台
梯度润湿表面的制备及对沟槽微热管
高光谱图像分类及端元提取方法研究
高斯光束整形技术研究
提高空间谱估计分辨率的超分辨测向
激光雷达模拟样机系统与实验研究
无线低码率视频率失真模型及优化
大规模计算系统的光互联技术研究
细胞骨架重构在VEGF与TNF-α促进汉
胸内正压对正常人左室功能的直接影
大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的膜共
中医圆道理论指导下模拟微重力对骨
局部转染lvOX40Ig和lvCTLA4Ig对同种
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变性新
Notch信号与BLM诱导大鼠肺纤维化
iPS细胞诱导分化及组织工程心肌构建
绞股蓝皂甙干预慢性脑缺血性大鼠认
电针预处理通过EAAT2调节NDRG2诱导
TCTP在低剂量电离辐射适应性反应中
基于神经网络的C-ADS InjectorⅡ束
丹参素对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
采用智能方法的可变剪接调控机制与
磷酸果糖激酶1表型差异与人乳腺癌及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草地植物组
基于混沌的适应性企业战略柔性研究
新中国三农出路的探寻历程与当代困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创新
基于信用评价的注册建造师执业管理
我国金融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稳定性
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
刺参养殖主要营养要素代谢过程的研
高粱耐盐品种筛选及耐盐机制研究
深松和施氮与土壤特性及玉米生长发
低钾下不同耐性玉米钾素积累及其延
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拮抗菌
温度驯化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
 
纪录片论文 社会变迁论文 社会思潮论文 影视史学论文 影像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Vic**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