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苜蓿的营养品质评价 | 第9-10页 |
1.2 苜蓿的饲用价值 | 第10-11页 |
1.3 含硫氨基酸对苜蓿品质的重要作用 | 第11页 |
1.4 含硫氨基酸在苜蓿改良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5 木质素对苜蓿品质的重要作用 | 第18-22页 |
1.6 RMDAP平台简介 | 第22-24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高含硫氨基酸苜蓿新种质的创制 | 第25-6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47页 |
2.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7-65页 |
2.3.1 AK基因的定点突变 | 第47-48页 |
2.3.2 过表达AK和APR的植物转化载体pDESAK-APR的构建 | 第48-49页 |
2.3.3 植物表达载体pDESAK-APR转化根癌农杆菌EHA105 | 第49页 |
2.3.4 植物表达载体pDESAK-APR对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及获得转基因植株 | 第49-50页 |
2.3.5 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的PCR验证 | 第50-51页 |
2.3.6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ting分析 | 第51-52页 |
2.3.7 转基因苜蓿的半定量RT-PCR鉴定 | 第52-53页 |
2.3.8 转基因苜蓿的荧光定量RT-qPCR检测 | 第53-54页 |
2.3.9 转基因植株的Western blotting杂交分析 | 第54-55页 |
2.3.10 转基因植株的含硫氨基酸分析 | 第55-60页 |
2.3.11 转基因植株的氨基酸总含量分析 | 第60页 |
2.3.12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 | 第60-62页 |
2.3.13 T_1代转基因苜蓿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62-65页 |
2.4 讨论和分析 | 第65-68页 |
第三章 高纤维素苜蓿新种质的创制 | 第68-8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68-7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70-76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6-83页 |
3.3.1 干扰HCT和C3H的植物共干扰载体pDEShct-c3h的构建 | 第76页 |
3.3.2 干扰载体pDEShct-c3h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76-77页 |
3.3.3 pDEShct-c3h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的PCR检测 | 第77-78页 |
3.3.4 转基因植株的荧光定量RT-qPCR检测 | 第78-79页 |
3.3.5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分析 | 第79-80页 |
3.3.6 转基因植株茎横切面的石蜡染色切片 | 第80页 |
3.3.7 转基因植株中的木质素、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含量测定 | 第80-82页 |
3.3.8 转基因植株的糖化效率和消化实验测定 | 第82-83页 |
3.4 讨论与分析 | 第83-8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