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9页 |
1 绪论 | 第19-3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9-21页 |
1.1.1 因连锁故障导致的典型停电事故 | 第19-20页 |
1.1.2 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典型停电事故 | 第20页 |
1.1.3 因人为袭击或信息攻击引发的大停电事故 | 第20-2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0页 |
1.2.1 弹性电力系统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1.2.2 智能变电站和变电站规划研究概述 | 第22-24页 |
1.2.3 电力系统恢复研究概述 | 第24-30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0-35页 |
1.3.1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30-31页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5页 |
2 配电系统中计及可靠性的智能变电站配置策略 | 第35-47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智能变电站优化配置策略 | 第36-42页 |
2.2.1 智能变电站最优配置模型 | 第36-37页 |
2.2.2 故障清除模型 | 第37-39页 |
2.2.3 停电时间函数的线性化 | 第39-40页 |
2.2.4 用户停电损失函数线性化 | 第40-42页 |
2.2.5 线性化的SSPM模型 | 第42页 |
2.3 算例分析 | 第42-46页 |
2.3.1 算例1-IEEE RBTS-Bus 4配电系统算例 | 第43-44页 |
2.3.2 算例2-丹麦某中压配电系统算例 | 第44-45页 |
2.3.3 敏感度分析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3 大停电后电力系统黑启动分区的两步策略 | 第47-65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图分区 | 第47-49页 |
3.2.1 图分区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47-49页 |
3.2.2 图的简化原则 | 第49页 |
3.3 恢复分区模型 | 第49-55页 |
3.3.1 黑启动分区的原则与约束 | 第49-50页 |
3.3.2 机组分组模型 | 第50-51页 |
3.3.3 电力系统图分区模型 | 第51-53页 |
3.3.4 恢复分区步骤 | 第53-55页 |
3.4 算例及结果 | 第55-64页 |
3.4.1 算例1-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 | 第55-62页 |
3.4.2 算例2-浙江某区域电力系统算例 | 第62-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计及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黑启动电源的网架重构优化策略 | 第65-82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集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可用电池容量模型 | 第65-69页 |
4.2.1 换电需求的数学模型 | 第66-67页 |
4.2.2 配送模式 | 第67页 |
4.2.3 集中型充电站可用电池容量模型 | 第67-69页 |
4.3 网架重构的数学模型 | 第69-74页 |
4.3.1 电池启动发电机组的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4.3.2 网架重构的双层优化模型 | 第70-72页 |
4.3.3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双层网架重构优化模型 | 第72页 |
4.3.4 求解策略和步骤 | 第72-74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74-81页 |
4.4.1 算例1-修改的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 | 第74-79页 |
4.4.2 算例2-修改的广东电力系统算例 | 第79-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计及机组恢复顺序和负荷恢复的网架重构策略 | 第82-100页 |
5.1 引言 | 第82-83页 |
5.2 综合网架重构策略的数学模型 | 第83-92页 |
5.2.1 机组恢复顺序优化模型 | 第85-88页 |
5.2.2 输电线路恢复模型 | 第88页 |
5.2.3 负荷恢复模型 | 第88-91页 |
5.2.4 网架重构策略的三个子模型间的关系 | 第91-92页 |
5.3 求解策略 | 第92-93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93-99页 |
5.4.1 算例1-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 | 第93-98页 |
5.4.2 算例2-广东电力系统算例 | 第98-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计及线路投运风险的电力系统恢复路径优化 | 第100-118页 |
6.1 引言 | 第100页 |
6.2 线路投运风险 | 第100-103页 |
6.2.1 风险的概念 | 第100页 |
6.2.2 影响线路投运的因素及投运失败的相对可能性 | 第100-102页 |
6.2.3 线路风险评估指标 | 第102-103页 |
6.3 恢复路径优化策略 | 第103-108页 |
6.3.1 鲁棒优化 | 第103-104页 |
6.3.2 恢复路径鲁棒优化模型 | 第104-108页 |
6.3.3 求解方法和步骤 | 第108页 |
6.4 算例分析 | 第108-117页 |
6.4.1 算例1-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 | 第108-116页 |
6.4.2 算例2-修改的广东电力系统算例 | 第116-11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18-119页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138页 |
作者简历 | 第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