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隧道渗流场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2 隧道涌水量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3 隧道水压力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4 本文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 | 第18-23页 |
1.4.1 依托工程背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3页 |
第2章 矿山法城市隧道施工过程流固耦合问题研究 | 第23-41页 |
2.1 流固耦合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1.1 有限差分法理论 | 第23页 |
2.1.2 FLAC~(3D)在流固耦合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2.1.2.1 基本方程 | 第23-24页 |
2.1.2.2 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2 隧道开挖步对围岩—支护体系的影响 | 第25-34页 |
2.2.1 计算模型建立 | 第25-27页 |
2.2.2 围岩应力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2.2.3 初期支护应力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2.2.4 初期支护位移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2.2.5 围岩水压力分析 | 第31-33页 |
2.2.6 初期支护水压力分析 | 第33-34页 |
2.3 隧道施工期渗流影响范围研究 | 第34-39页 |
2.3.1 不同地下水位的隧道施工期渗流影响范围 | 第34-37页 |
2.3.2 不同地层渗透系数的隧道施工期渗流影响范围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施工期隧道涌水量预测模型试验研究 | 第41-75页 |
3.1 概述 | 第41-42页 |
3.2 模型试验的工程背景 | 第42-43页 |
3.3 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制 | 第43-52页 |
3.3.1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 | 第44-45页 |
3.3.2 围岩相似材料 | 第45-48页 |
3.3.3 注浆圈相似材料 | 第48-49页 |
3.3.4 初期支护相似材料 | 第49-52页 |
3.4 渗流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 | 第52-56页 |
3.4.1 研制目的和意义 | 第52-53页 |
3.4.2 渗流模型试验系统的构造 | 第53-55页 |
3.4.3 渗流模型试验系统的优势 | 第55-56页 |
3.5 施工期隧道涌水量试验预测 | 第56-60页 |
3.5.1 试验工况及流程 | 第56-59页 |
3.5.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3.6 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 第60-70页 |
3.6.1 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概述 | 第60-62页 |
3.6.2 渗流场模拟软件(Visual-modflow)简介 | 第62-63页 |
3.6.3 模型建立 | 第63-70页 |
3.6.3.1 模型概化 | 第63-64页 |
3.6.3.2 模型参数 | 第64-70页 |
3.7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运营期隧道渗流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75-118页 |
4.1 富水区城市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研究 | 第75-86页 |
4.1.1 隧道渗流场水压力分布规律理论研究 | 第76-79页 |
4.1.2 隧道渗流场水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 第79-83页 |
4.1.3 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83-86页 |
4.2 隧道渗流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86-88页 |
4.3 动、静水头作用下的渗流模型试验研究 | 第88-97页 |
4.3.1 试验背景 | 第89-90页 |
4.3.2 试验概述 | 第90-93页 |
4.3.2.1 试验装置、材料与工况 | 第90-92页 |
4.3.2.2 测点布置与试验流程 | 第92-93页 |
4.3.3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93-97页 |
4.3.3.1 不同高度水头作用下隧道渗流场演变 | 第93-94页 |
4.3.3.2 静水头作用下隧道水压力—排水量分析 | 第94-96页 |
4.3.3.3 动水头作用下隧道水压力—排水量分析 | 第96-97页 |
4.4 不同注浆圈渗透系数的隧道渗流模型试验研究 | 第97-103页 |
4.4.1 试验概况 | 第98-100页 |
4.4.2 运营期隧道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0-102页 |
4.4.3 施工期隧道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2-103页 |
4.5 特殊地层隧道渗流场演变研究 | 第103-114页 |
4.5.1 断层带附近隧道渗流场演变 | 第104-109页 |
4.5.2 泄洪渠附近隧道渗流场演变 | 第109-11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4-118页 |
第5章 矿山法隧道运营期排水量与水压力的关系 | 第118-151页 |
5.1 矿山法城市隧道排水量与水压力关系的一种预判方法 | 第118-128页 |
5.1.1 城市隧道排水量与水压力理论研究 | 第118-125页 |
5.1.1.1 降雨补给与计算水头 | 第118-119页 |
5.1.1.2 围岩平均渗透系数 | 第119-120页 |
5.1.1.3 高水位城市隧道排水量与水压力研究 | 第120-124页 |
5.1.1.4 低水位城市隧道排水量与水压力研究 | 第124-125页 |
5.1.2 理论计算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 第125-128页 |
5.1.2.1 工程实例背景介绍 | 第125-126页 |
5.1.2.2 高水位城市隧道排水量与水压力间的关系 | 第126-127页 |
5.1.2.3 低水位城市隧道排水量与水压力间的关系 | 第127-128页 |
5.2 矿山法城市隧道排水量与水压力关系的数值分析 | 第128-148页 |
5.2.1 隧道模型建立 | 第128-131页 |
5.2.2 隧道不排水时计算结果分析 | 第131-133页 |
5.2.3 隧道正常排水时计算结果分析 | 第133-148页 |
5.3 室内模型试验对隧道排水量—水压力关系的验证 | 第148-1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67-169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成果及奖励 | 第169-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