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9页 |
1.1 癌症治疗与纳米生物技术 | 第15-16页 |
1.1.1 癌症治疗 | 第15页 |
1.1.2 纳米生物技术 | 第15-16页 |
1.2 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16-23页 |
1.2.1 肿瘤被动靶向 | 第17-19页 |
1.2.2 肿瘤主动靶向 | 第19-20页 |
1.2.3 纳米药物载体的种类及其应用 | 第20-23页 |
1.3 刺激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 | 第23-30页 |
1.3.1 外部刺激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 | 第24-28页 |
1.3.2 内部刺激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 | 第28-30页 |
1.4 还原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分类及应用 | 第30-35页 |
1.4.1 还原响应性纳米胶束用于药物的可控释放 | 第31-33页 |
1.4.2 还原响应性杂化纳米颗粒用于药物的可控释放 | 第33-34页 |
1.4.3 还原响应性聚合物-药物前药用于药物的可控释放 | 第34-35页 |
1.5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9页 |
第二章 还原敏感两亲性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 | 第49-71页 |
2.1 引言 | 第49-5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0-55页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0-51页 |
2.2.2 接枝聚合物PHEA-S-S-C_(16)和PHEA-C-C-C_(16)的合成 | 第51-52页 |
2.2.3 产物的表征 | 第52页 |
2.2.4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性质表征 | 第52-53页 |
2.2.5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应用 | 第53-5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7页 |
2.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5-58页 |
2.3.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58-60页 |
2.3.3 载药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60-61页 |
2.3.4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 | 第61-62页 |
2.3.5 载药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62-63页 |
2.3.6 细胞对载药胶束的摄取 | 第63-65页 |
2.3.7 内吞抑制剂对载药胶束进入细胞的影响 | 第65-67页 |
2.4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三章 基于聚乙二醇的还原敏感胶束mPEG-S-S-C_(16)的制备及其胞内药物传递研究 | 第71-93页 |
3.1 引言 | 第71-7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2-77页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72-73页 |
3.2.2 聚合物mPEG-S-S-C_(16)和mPEG-C-C-C_(16)的合成 | 第73页 |
3.2.3 产物的表征 | 第73页 |
3.2.4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性质表征 | 第73-75页 |
3.2.5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应用 | 第75-7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9页 |
3.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7-80页 |
3.3.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80-83页 |
3.3.3 载药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83页 |
3.3.4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研究 | 第83-84页 |
3.3.5 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84-85页 |
3.3.6 细胞对载药胶束的摄取 | 第85-87页 |
3.3.7 载药胶束进入细胞的途径 | 第87-89页 |
3.4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第四章 基于“Y”型两亲性聚合物的还原敏感壳可摒弃胶束的制备及其药物传递研究 | 第93-115页 |
4.1 引言 | 第93-9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4-100页 |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94-95页 |
4.2.2 聚合物mPEG-S-S-(PCL)_2的合成 | 第95-96页 |
4.2.3 产物的表征 | 第96页 |
4.2.4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性质表征 | 第96-98页 |
4.2.5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应用 | 第98-10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1页 |
4.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0-102页 |
3.3.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2-105页 |
4.3.3 载药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5-106页 |
4.3.4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 | 第106页 |
4.3.5 载药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106-107页 |
4.3.6 细胞对载药胶束的摄取 | 第107-109页 |
4.3.7 内吞抑制剂对载药胶束进入细胞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4.4 结论 | 第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第五章 生物素官能化纳米胶束Biotin-PHEA-S-S-C_(16)的制备及其用于靶向输送抗癌药物阿霉素的研究 | 第115-134页 |
5.1 引言 | 第115-11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6-120页 |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16-117页 |
5.2.2 接枝聚合物Biotin-PHEA-S-S-C_(16)和PHEA-S-S-C_(16)的合成 | 第117页 |
5.2.3 产物的表征 | 第117页 |
5.2.4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性质表征 | 第117-119页 |
5.2.5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应用 | 第119-12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30页 |
5.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21-122页 |
5.3.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22-124页 |
5.3.3 载药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24页 |
5.3.4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 | 第124-125页 |
5.3.5 载药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125-126页 |
5.3.6 细胞对载药胶束的摄取 | 第126-128页 |
5.3.7 内吞抑制剂对载药胶束进入细胞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5.4 结论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第六章 包裹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SPION-mPEG-S-S-C_(16)胶束的制备及其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 | 第134-153页 |
6.1 引言 | 第134-135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35-139页 |
6.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35页 |
6.2.2 聚合物mPEG-S-S-C_(16)、mPEG-C-C-C_(16)以及超顺磁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SPION)的合成 | 第135-136页 |
6.2.3 胶束的制备与性质表征 | 第136-137页 |
6.2.4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应用 | 第137-13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9-149页 |
6.3.1 聚合物以及SPION的制备与表征 | 第140页 |
6.3.2 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40-143页 |
6.3.3 载药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43页 |
6.3.4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 | 第143-144页 |
6.3.5 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144-145页 |
6.3.6 普鲁士蓝染色 | 第145-146页 |
6.3.7 细胞电镜观察 | 第146页 |
6.3.8 细胞对载药胶束的摄取 | 第146-149页 |
6.4 结论 | 第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3页 |
第七章 还原敏感壳可摒弃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用于抗癌药物阿霉素传递的研究 | 第153-172页 |
7.1 引言 | 第153-154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54-158页 |
7.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54-155页 |
7.2.2 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子(LPNPs)的制备与性质表征 | 第155-156页 |
7.2.3 载药LPNPs的制备及应用 | 第156-158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58-168页 |
7.3.1 LPNPs的制备 | 第158-159页 |
7.3.2 LPNPs的表征 | 第159-162页 |
7.3.3 载药LPNPs的制备与表征 | 第162-163页 |
7.3.4 载药LPNPs的体外释放 | 第163页 |
7.3.5 载药LPNPs的细胞毒性 | 第163-164页 |
7.3.6 细胞对载药LPNPs的摄取 | 第164-166页 |
7.3.7 还原敏感LPNPs进入细胞途径的研究 | 第166-168页 |
7.4 结论 | 第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2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72-174页 |
致谢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