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符号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1 铅粉和泡沫铅的用途 | 第16-17页 |
1.1.2 铅粉和泡沫铅的制备方法及存在问题 | 第17-19页 |
1.2 低共熔溶剂 | 第19-25页 |
1.2.1 低共熔溶剂概述 | 第19页 |
1.2.2 低共熔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9-23页 |
1.2.3 低共熔溶剂的应用概况 | 第23-25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5-30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0-3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4.2 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ChCl-urea和ChCl-EG DES的性质研究 | 第32-50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2-34页 |
2.2.2 ChCl-urea的合成及表征 | 第34页 |
2.2.3 ChCl-urea-PbO的合成及表征 | 第34页 |
2.2.4 ChCl-EG的合成及表征 | 第34-35页 |
2.3 PbO在低共熔溶剂中的溶解性研究 | 第35页 |
2.4 Pb(Ⅱ)在ChCl-urea DES中的存在形式 | 第35-39页 |
2.4.1 电喷雾质谱分析 | 第35-38页 |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2.5 ChCl-urea-PbO体系的粘度研究 | 第39-42页 |
2.5.1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2.5.2 PbO浓度对粘度的影响 | 第42页 |
2.6 ChCl-urea-PbO体系的电导率研究 | 第42-48页 |
2.6.1 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44页 |
2.6.2 PbO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44-4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ChCl-urea-PbO体系中电沉积制备铅粉的研究 | 第50-94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1-52页 |
3.2.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52页 |
3.2.3 阴极极化曲线测试 | 第52-53页 |
3.2.4 恒电位暂态曲线测试 | 第53页 |
3.2.5 铅粉电沉积实验 | 第53-54页 |
3.2.6 样品表征 | 第54页 |
3.3 电沉积铅粉的电化学行为 | 第54-67页 |
3.3.1 循环伏安曲线 | 第55-63页 |
3.3.2 阴极极化曲线 | 第63-67页 |
3.4 铅粉的电沉积 | 第67-74页 |
3.4.1 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电沉积铅粉的影响 | 第67-73页 |
3.4.2 PbO浓度对电沉积铅粉的影响 | 第73-74页 |
3.5 铅粉的形貌和结晶取向分析 | 第74-83页 |
3.5.1 形貌分析 | 第74-80页 |
3.5.2 结晶取向分析 | 第80-83页 |
3.6 铅粉在不锈钢基体上的形核生长机理 | 第83-90页 |
3.6.1 电极反应 | 第83-86页 |
3.6.2 铅粉的形核机理 | 第86-89页 |
3.6.3 铅粉的生长机理 | 第89-90页 |
3.7 电沉积法制备铅粉的优点 | 第90-9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第四章 ChCl-EG DES中原位还原PbO制备泡沫铅的研究 | 第94-148页 |
4.1 引言 | 第94-9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95-101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95-96页 |
4.2.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96页 |
4.2.3 PbO块体阴极的制备 | 第96-98页 |
4.2.4 电解实验 | 第98-99页 |
4.2.5 还原机理研究 | 第99-101页 |
4.2.6 样品表征 | 第101页 |
4.3 原位还原PbO的电化学行为 | 第101-106页 |
4.3.1 扫速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 第105页 |
4.3.2 温度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4.4 PbO块体的电解实验 | 第106-116页 |
4.4.1 槽电压对还原过程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4.4.2 温度对还原过程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4.4.3 阴极孔隙率对还原过程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4.4.4 时间对还原过程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4.5 泡沫铅的形貌分析 | 第116-131页 |
4.5.1 槽电压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116-120页 |
4.5.2 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4.5.3 阴极孔隙率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123-127页 |
4.5.4 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127-131页 |
4.6 泡沫铅的物相分析 | 第131-135页 |
4.6.1 槽电压对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4.6.2 温度对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4.6.3 阴极孔隙率对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4.6.4 时间对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4.7 原位还原反应机理研究 | 第135-144页 |
4.7.1 还原历程分析 | 第135-137页 |
4.7.2 溶解-电沉积机理分析 | 第137-139页 |
4.7.3 还原模型的建立 | 第139-144页 |
4.8 原位电解法制备泡沫铅的优点 | 第144页 |
4.9 电沉积法和原位还原法制备金属铅的对比 | 第144-145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145-1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2页 |
5.1 结论 | 第148-150页 |
5.2 展望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78页 |
附录A ChCl-urea-PbO体系的循环伏安曲线图 | 第178-18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 第180-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