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2 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 | 第13-28页 |
1.2.1 keldysh参数 | 第14页 |
1.2.2 多光子电离 | 第14-15页 |
1.2.3 阈上电离 | 第15-19页 |
1.2.4 隧穿电离 | 第19页 |
1.2.5 越垒电离 | 第19-20页 |
1.2.6 非序列双电离 | 第20-24页 |
1.2.7 序列双光子双电离的脉宽效应 | 第24-28页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理论方法 | 第30-50页 |
2.1 原子与激光脉冲相互作用的含时薛定谔方程 | 第30-33页 |
2.2 Crank-Nicholson中心差分法 | 第33-36页 |
2.3 动量空间含时伪谱法 | 第36-39页 |
2.4 B样条理论描述He原子波函数及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并计算能量谱 | 第39-48页 |
2.4.1 B样条函数简介 | 第39-42页 |
2.4.2 计算He原子含时薛定谔方程 | 第42-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一维模型原子的强场阈上电离 | 第50-72页 |
3.1 一维长程势和短程势下光电子谱中平台结构的研究 | 第50-59页 |
3.1.1 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3.1.2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3.1.3 本节小结 | 第59页 |
3.2 一维模型势和三维模型下的阈上电离 | 第59-70页 |
3.2.1 计算方法 | 第59-61页 |
3.2.2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61-70页 |
3.2.3 本节小结 | 第7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动量空间含时伪谱方案下类氢原子的光电子发射研究 | 第72-96页 |
4.1 计算方法 | 第72-74页 |
4.2 利用高频激光脉冲对原子初态波函数成像 | 第74-82页 |
4.2.1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74-82页 |
4.2.2 本节小结 | 第82页 |
4.3 原子多光子激发对阈上电离的影响 | 第82-86页 |
4.3.1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82-86页 |
4.3.2 本节小结 | 第86页 |
4.4 Freeman共振条件下研究阈上电离的载波包络相位效应 | 第86-94页 |
4.4.1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87-94页 |
4.4.2 本节小结 | 第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在高频激光脉冲中的电离过程 | 第96-120页 |
5.1 变分法计算He原子定态波函数程序有效性验证 | 第96-101页 |
5.1.1 变分法求解He原子的定态波函数 | 第96-98页 |
5.1.2 束缚态能级检验 | 第98-99页 |
5.1.3 束缚态波函数在坐标空间几率密度分布检验 | 第99-101页 |
5.1.4 本节小结 | 第101页 |
5.2 He原子在高频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双光子双电离 | 第101-113页 |
5.2.1 计算方法 | 第101-103页 |
5.2.2 脉宽对双光子双电离的影响 | 第103-112页 |
5.2.3 本节小结 | 第112-113页 |
5.3 He原子激发态 1S2S、1S2P在高频激光脉冲作用下的电离过程 | 第113-118页 |
5.3.1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113-118页 |
5.3.2 本节小结 | 第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6.1 总结 | 第120-122页 |
6.2 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14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