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55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第14-17页 |
· FRET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能量转移效率E的测定 | 第15页 |
· FRET的应用 | 第15-17页 |
· 现有FRET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页 |
· 无机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CPs) | 第17-20页 |
· UCPs发光的原理 | 第17-18页 |
· UCP-FRET的生物应用 | 第18-20页 |
· 双光子激发(TPE) | 第20-39页 |
· 双光子激发的原理 | 第20-21页 |
· 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量 | 第21-25页 |
· 非线性透过率法(NLT) | 第22-23页 |
· 双光子诱导荧光法(TPIF) | 第23-24页 |
· Z-扫描技术(Z-scan) | 第24-25页 |
·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构效关系 | 第25-29页 |
· 偶极矩分子 | 第25-26页 |
· 四极矩分子 | 第26-27页 |
· 八极矩分子 | 第27-28页 |
· 多枝化合物 | 第28-29页 |
· 双光子吸收的应用 | 第29-39页 |
· 三维光学信息存储 | 第29-30页 |
· 三维微加工 | 第30页 |
· 光动力疗法 | 第30-31页 |
· 双光子荧光显微术 | 第31-33页 |
· 双光子荧光探针 | 第33-37页 |
· 生物分子定量分析 | 第37-38页 |
· 双光子激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38-39页 |
·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内容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5页 |
第二章 基于双光子激发有机小分子为供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用于生物分析 | 第55-69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 试剂 | 第56页 |
· 仪器 | 第56页 |
· 实验步骤 | 第56-58页 |
· 生物素化DMAHAS的合成 | 第56页 |
· 用猝灭剂DABS-Cl标记亲和素(DABS-Av) | 第56-57页 |
· 染料标记效率的计算 | 第57页 |
· 用猝灭剂DABS-Cl标记牛血清白蛋白(DABS-BSA) | 第57页 |
· 非线性光学测试 | 第57-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 供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58-60页 |
· DABS-Cl与亲和素标记效率的优化 | 第60-61页 |
· TPE-FRET模型的构建 | 第61-62页 |
· TPE-FRET模型的特异性 | 第62-64页 |
· 竞争法检测亲和素 | 第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第三章 基于双光子激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均相免疫分析 | 第69-85页 |
· 引言 | 第69-70页 |
·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 试剂 | 第70页 |
· 仪器 | 第70页 |
· 实验步骤 | 第70-72页 |
· 荧光和吸收光谱测试 | 第70-71页 |
· TP-NH_2荧光量子产率及双光子吸收截面测定 | 第71页 |
· TP-NH_2-BSA偶联物的制备 | 第71-72页 |
· DABS-Cl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 | 第72页 |
· 基于TPE-FRET的均相免疫法检测兔抗-BSA | 第72页 |
· 基于OPE-FRET的均相免疫法检测兔抗-BSA | 第7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2页 |
· 供体TP-NH_2的光物理性质 | 第73-74页 |
· 供体TP-NH_2-BSA和受体DABS-BSA的表征 | 第74-76页 |
· 抗原—抗体免疫体系的探索 | 第76-78页 |
· 基于单光子激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均相免疫检测抗-BSA | 第78-79页 |
· 基于双光子激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均相免疫检测抗-BSA | 第79-82页 |
· 结论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四章 基于双光子激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均相竞争法检测DNA | 第85-104页 |
· 引言 | 第85页 |
· 实验部分 | 第85-91页 |
· 试剂 | 第86页 |
· 仪器 | 第86页 |
· 实验步骤 | 第86-91页 |
· 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测试 | 第86-87页 |
· 双光子激发分子TP-COOH的合成 | 第87-88页 |
· TP-COOH荧光量子产率及双光子吸收截面测定 | 第88-89页 |
· TP-COOH-链霉亲和素(TP-SA)偶联物的制备 | 第89-90页 |
· 构建基于TPE-FRET的均相核酸杂交模型 | 第90页 |
· 基于TPE-FRET的均相竞争法检测靶DNA | 第90-9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0页 |
· TP-COOH的光物理性质 | 第91-92页 |
· TP-SA偶联物的光谱表征 | 第92-95页 |
· 构建TPE-FRET模型用于竞争法核酸杂交分析 | 第95-96页 |
· 验证所构建的TPE-FRET模型 | 第96-98页 |
· 基于TPE-FRET的均相竞争法核酸杂交分析检测靶DNA | 第98-100页 |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量子点为供体的双光子激发分子信标 | 第104-120页 |
· 前言 | 第104-105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5-108页 |
· 试剂 | 第105页 |
· 仪器 | 第105-106页 |
· 实验步骤 | 第106-108页 |
· 荧光光谱及吸收光谱表征 | 第106页 |
· TGA-QDs的制备 | 第106页 |
· TGA-QDs荧光量子产率及双光子吸收截面测定 | 第106-107页 |
· SA-QDs的制备 | 第107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表征 | 第107页 |
· 构建TPE-MB模型 | 第107页 |
· TPE-MB探针特异性考察 | 第107-10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6页 |
· 供体SA-QDs的光物理性质 | 第108-111页 |
· TGA-QDs荧光量子产率及双光子吸收截面 | 第108-109页 |
· SA-QDs的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 第109-111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111页 |
· 构建基于量子点的双光子激发分子信标模型 | 第111-113页 |
· 验证所构建的TPE-MB模型 | 第113-114页 |
· TPE-MB探针特异性考察 | 第114-115页 |
· 复杂生物样品中TPE-MB探针特异性考察 | 第115-116页 |
· 结论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