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 | 第13-17页 |
1.2.1 脉冲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 | 第14-17页 |
1.2.2 连续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 | 第17页 |
1.3 太赫兹光谱在固态物质表征中的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3.1 固态样品太赫兹表征信息的精确获取 | 第17-18页 |
1.3.2 晶体太赫兹振动模式的理论计算 | 第18-19页 |
1.3.3 药物研究中的太赫兹表征 | 第19-20页 |
1.3.4 聚合物的太赫兹表征 | 第20页 |
1.3.5 固态样品的太赫兹极化率表征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1-26页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4.2 论文章节介绍 | 第23-26页 |
2 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及相关理论 | 第26-41页 |
2.1 太赫兹时域光谱仪 | 第26-30页 |
2.1.1 飞秒激光器 | 第26-27页 |
2.1.2 光学系统平台 | 第27-29页 |
2.1.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9-30页 |
2.2 固态样品太赫兹表征的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3 固态样品太赫兹光学参数的提取方法 | 第31-36页 |
2.3.1 太赫兹时域信号与频域信号 | 第31-33页 |
2.3.2 太赫兹吸收谱和介电谱的数据提取方法 | 第33-36页 |
2.4 基于太赫兹吸收谱的固体样品定量分析 | 第36-38页 |
2.4.1 Beer-Lambert定律 | 第36-37页 |
2.4.2 最小二乘法用于吸收谱定量分析 | 第37-38页 |
2.5 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晶体太赫兹吸收特征微观解析 | 第38-41页 |
2.5.1 量子化学计算与太赫兹吸收特征 | 第38-39页 |
2.5.2 本文涉及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 | 第39页 |
2.5.3 本文所用量子化学计算平台 | 第39-41页 |
3 固态样品太赫兹时域光谱的预处理 | 第41-50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1页 |
3.2 时域光谱预处理的意义 | 第41-44页 |
3.3 不当预处理对太赫兹光谱的干扰 | 第44-46页 |
3.4 预处理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 第46-49页 |
3.4.1 预处理方法的改进 | 第46-48页 |
3.4.2 实验验证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晶体太赫兹吸收谱的形成机理 | 第50-58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50-51页 |
4.2 谷氨酰胺的太赫兹实测吸收谱 | 第51页 |
4.3 三种初始构型与量化计算软件模拟 | 第51-53页 |
4.4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及分析 | 第53-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共结晶及多晶型的太赫兹吸收谱 | 第58-70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58-59页 |
5.2 共结晶药物的获取和太赫兹表征 | 第59-63页 |
5.2.1 三种水杨酸共结晶体系 | 第59-60页 |
5.2.2 共结晶样品的合成 | 第60-61页 |
5.2.3 共结晶样品的太赫兹时域数据采集 | 第61-63页 |
5.3 共结晶样品太赫兹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63-69页 |
5.3.1 2(SA)·(BPE)-Ⅰ&Ⅱ和2(SA)·(BPEth)的太赫兹吸收谱分析 | 第63-66页 |
5.3.2 2(SA)·(BIPY)-Ⅰ向2(SA)·(BIPY)-Ⅱ转换的太赫兹监控 | 第66-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聚合物的太赫兹介电分析 | 第70-78页 |
6.1 研究背景 | 第70-71页 |
6.2 包含孔隙度影响的LLL模型 | 第71-72页 |
6.3 聚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样品的制备 | 第72-73页 |
6.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6.4.1 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单质介电常数测定 | 第73-75页 |
6.4.2 共混聚合物的太赫兹介电常数实验测定结果 | 第75页 |
6.4.3 共混聚合物介电常数的有效介质模型模拟值 | 第75-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7 聚合物载体中固体的太赫兹极化率测定 | 第78-96页 |
7.1 研究背景 | 第78-79页 |
7.2 体系密度对太赫兹极化率测定的影响 | 第79-80页 |
7.2.1 太赫兹极化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 | 第79页 |
7.2.2 聚合物载体中固体材料的两种体系密度 | 第79-80页 |
7.3 基于晶格密度的太赫兹极化率测定 | 第80-88页 |
7.3.1 样品信息 | 第81-82页 |
7.3.2 样品制备步骤 | 第82-83页 |
7.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3-87页 |
7.3.4 阿司匹林太赫兹极化率测定总结 | 第87-88页 |
7.4 无晶格信息情况下的太赫兹极化率测定 | 第88-95页 |
7.4.1 样品信息 | 第88-89页 |
7.4.2 由晶格信息提取的氨基酸介电常数谱 | 第89-90页 |
7.4.3 基于线性拟合的氨基酸太赫兹介电常数提取 | 第90-93页 |
7.4.4 基于压片密度的氨基酸极化率获取 | 第93-95页 |
7.4.5 三种氨基酸太赫兹介电常数及极化率测定小结 | 第9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8 结论 | 第96-99页 |
8.1 结果与讨论 | 第96-97页 |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总结 | 第97页 |
8.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9-11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