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缩略词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23页 |
1.1 中药等复杂体系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新方法 | 第17-18页 |
1.2 将细胞膜色谱技术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细胞膜色谱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所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4 问题的对策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新型经APTES修饰的细胞膜色谱方法学的建立及考察 | 第23-39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32页 |
2.2.1 试剂和材料 | 第24页 |
2.2.2 仪器 | 第24-25页 |
2.2.3 肝癌HepG2细胞的培养 | 第25页 |
2.2.4 肝癌HepG2细胞的传代 | 第25-26页 |
2.2.5 肝癌HepG2细胞的冻存 | 第26页 |
2.2.6 肝癌HepG2细胞的复苏 | 第26-27页 |
2.2.7 APTES共价修饰后的硅胶合成 | 第27-28页 |
2.2.8 装柱用细胞膜量的优化 | 第28-29页 |
2.2.9 细胞破碎条件的优化 | 第29页 |
2.2.10 经APTES共价修饰后的HepG2细胞膜色谱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2.2.11 经APTES修饰的全二维HepG2细胞膜色谱-整体柱色谱系统的建立 | 第30-32页 |
2.2.12 全二维系统实验 | 第32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2-37页 |
2.3.1 细胞用量的优化 | 第33-34页 |
2.3.2 细胞破碎度的优化 | 第34-35页 |
2.3.3 新型经APTES修饰的全二维HepG2细胞膜色谱模型的选择性和重现性验证 | 第35-36页 |
2.3.4 细胞膜色谱柱的重现性和寿命的提高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经APTES修饰的MCF7全二维细胞膜色谱的构建及其应用 | 第39-55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6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40页 |
3.2.2 仪器 | 第40-41页 |
3.2.3 制备元胡药材提取液 | 第41页 |
3.2.4 乳腺癌MCF7细胞的培养 | 第41-42页 |
3.2.5 乳腺癌MCF7细胞的传代 | 第42页 |
3.2.6 乳腺癌MCF7细胞的冻存 | 第42页 |
3.2.7 乳腺癌MCF7细胞的复苏 | 第42页 |
3.2.8 APTES共价修饰后的硅胶合成 | 第42页 |
3.2.9 经APTES共价修饰后的MCF7细胞膜色谱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2.10 经APTES修饰的全二维MCF7胞膜色谱-反相C18柱色谱系统的建立 | 第43-45页 |
3.2.11 全二维系统实验 | 第45-46页 |
3.2.12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考察阳性药和潜在活性化合物的药效 | 第46页 |
3.2.13 细胞凋亡和死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46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6-53页 |
3.3.1 MCF7全二维细胞膜色谱模型的模型有效性的考察 | 第46-48页 |
3.3.2 应用于中药元胡抗乳腺癌活性成分的筛选 | 第48-52页 |
3.3.3 药物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2页 |
3.3.4 药物对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经APTES修饰的DU145全二维细胞膜色谱的构建及其应用 | 第55-71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6-61页 |
4.2.1 试剂和材料 | 第56-57页 |
4.2.2 仪器 | 第57页 |
4.2.3 制备大黄和黄芩药材提取液 | 第57页 |
4.2.4 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培养 | 第57-58页 |
4.2.5 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传代 | 第58页 |
4.2.6 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冻存 | 第58页 |
4.2.7 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复苏 | 第58页 |
4.2.8 APTES共价修饰后的硅胶合成 | 第58页 |
4.2.9 经APTES共价修饰后的DU145细胞膜色谱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4.2.10 经APTES修饰的全二维DU145干细胞膜色谱-反相C18柱色谱系统的建立 | 第59页 |
4.2.11 全二维系统实验 | 第59-60页 |
4.2.12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 第60页 |
4.2.13 细胞凋亡和死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0页 |
4.3.1 DU145全二维细胞膜色谱模型的模型有效性的考察 | 第61-62页 |
4.3.2 应用于中药大黄和黄芩抗前列腺癌活性成分的筛选 | 第62-68页 |
4.3.3 药物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4 药物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经APTES修饰的全二维HepG2干细胞膜色谱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 第71-89页 |
5.1 引言 | 第71-7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2-78页 |
5.2.1 试剂与药材 | 第72-73页 |
5.2.2 仪器 | 第73页 |
5.2.3 制备丹参药材提取液 | 第73-74页 |
5.2.4 HepG2细胞干细胞的培养 | 第74页 |
5.2.5 HepG2细胞干细胞的传代 | 第74-75页 |
5.2.6 模型动物饲养 | 第75页 |
5.2.7 鉴定HepG2肿瘤微球体中的肿瘤干细胞 | 第75-76页 |
5.2.8 HepG2干细胞膜色谱模型的建立 | 第76页 |
5.2.9 经APTES修饰的全二维HepG2干细胞膜色谱-整体柱色谱系统的建立 | 第76页 |
5.2.10 全二维系统实验 | 第76-77页 |
5.2.11 全二维系统选择性的考察 | 第77页 |
5.2.12 阳性药和潜在活性化合物对HepG2肝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77-78页 |
5.2.13 阳性药和潜在活性化合物对HepG2肝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8页 |
5.2.14 潜在活性化合物与VEGFR2受体的虚拟对接实验 | 第7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7页 |
5.3.1 肿瘤微球体作为肿瘤干细胞的考察 | 第78-80页 |
5.3.2 全二维系统选择性的考察 | 第80-82页 |
5.3.3 全二维系统筛选中药活性组分 | 第82-84页 |
5.3.4 药物对HepG2肝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84-85页 |
5.3.5 药物对HepG2肝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85-86页 |
5.3.6 潜在活性成分与VEGFR2的对接结果 | 第86-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综述: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新技术 | 第89-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