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23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一) 有利于推进抗战文化研究的深度 | 第12页 |
(二) 有利于认识文化政策的历史作用 | 第12页 |
(三) 有利于总结经验指导先进文化建设 | 第12-13页 |
二、 选题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一) 关于抗战时期文化政策理论体系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关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艺政策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关于国共两党新闻政策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 关于国共两党教育政策的研究 | 第16-17页 |
(五) 关于国共两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2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一章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化政策的指导思想 | 第23-38页 |
一、 中共文化政策的指导思想 | 第23-28页 |
(一)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 第23-26页 |
(二) 全面抗战思想 | 第26-28页 |
二、 国民党文化政策的指导思想 | 第28-35页 |
(一)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 第28-33页 |
(二) 片面抗战思想 | 第33-35页 |
三、 国共两党文化政策指导思想评析 | 第35-38页 |
(一) 国共两党文化政策指导思想的共识性 | 第35-36页 |
(二) 国共两党文化政策指导思想的不同特点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新闻政策 | 第38-62页 |
一、 中共的新闻政策 | 第38-50页 |
(一) 新闻工作任务:发展党报党刊党播事业 | 第39-41页 |
(二) 新闻工作原则:坚持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 | 第41-43页 |
(三) 新闻工作方针:为抗战服务为人民服务 | 第43-45页 |
(四) 新闻工作制度:服从中央的政策和决定 | 第45-47页 |
(五) 新闻职业道德纪律:老老实实为党为人民办事 | 第47-48页 |
(六) 新闻工作策略:坚持斗争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48-50页 |
二、 国民党的新闻政策 | 第50-55页 |
(一) 抗战前的新闻专制政策(1927 年 4 月—1937 年1月) | 第50-51页 |
(二) 抗战初期以抗日为中心的新闻政策(1937 年2月—1938 年 12 月) | 第51-53页 |
(三) 抗战中后期新闻管制政策(1939 年 1 月—1945 年 8 月) | 第53-55页 |
三、 国共两党新闻政策异同 | 第55-62页 |
(一) 国共两党新闻政策的“同工”之处 | 第55-59页 |
(二) 国共两党新闻政策的本质区别 | 第59-62页 |
第三章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文艺政策 | 第62-93页 |
一、 中共文艺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 第62-85页 |
(一) 中共文艺政策的形成 | 第62-67页 |
(二) 中共文艺政策的发展 | 第67-81页 |
(三) 中共文艺政策的特点 | 第81-84页 |
(四) 中共文艺政策的局限性 | 第84-85页 |
二、 国民党文艺政策的演变 | 第85-89页 |
(一) 以抗日为主导的文艺政策(1937 年 7 月—1938 年 12 月) | 第85-86页 |
(二) 限共与抗战并举的文艺政策(1939 年 1 月—1940 年 12 月) | 第86-87页 |
(三) 专制主义的文艺政策(1941 年 1 月—1945 年 8 月) | 第87-88页 |
(四) 国民党文艺政策的特点 | 第88-89页 |
三、 国共两党文艺政策异同及其根本原因 | 第89-93页 |
(一) 国共两党文艺政策的相同点 | 第89-90页 |
(二) 国共两党文艺政策的本质区别 | 第90页 |
(三) 国共两党文艺政策异同的根本原因 | 第90-93页 |
第四章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教育政策 | 第93-112页 |
一、 中共的教育政策 | 第93-98页 |
(一) 中共教育政策确立的理论依据 | 第93-95页 |
(二) 中共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95-98页 |
二、 国民党的教育政策 | 第98-105页 |
(一) “一个政党一个主义”的最高准则 | 第99-100页 |
(二) “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 第100-101页 |
(三) “三个合一”的教育制度 | 第101-103页 |
(四) 初等教育政策 | 第103页 |
(五) 中等教育政策 | 第103页 |
(六) 高等教育政策 | 第103-105页 |
三、 国共两党教育政策的评价 | 第105-112页 |
(一) 中共教育政策的评价 | 第105-108页 |
(二) 国民党教育政策的评价 | 第108-112页 |
第五章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 第112-127页 |
一、 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 | 第112-118页 |
(一) 中共早期知识分子政策的基本观点 | 第112-114页 |
(二) 全面抗战期间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 | 第114-118页 |
二、 国民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 第118-121页 |
(一) 全面抗战前对知识分子“打拉”结合的政策(1931 年 9 月—1937 年 6月) | 第118-120页 |
(二) 全面抗战初期对知识分子宽松的政策(1937 年 7 月—1939 年 1 月) | 第120页 |
(三) 全面抗战中期对知识分子防范和限制的政策(1939 年 2 月—1943 年 2月) | 第120页 |
(四) 全面抗战后期对知识分子的高压政策(1943 年 3 月—1945 年 8 月) | 第120-121页 |
三、 国共两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 | 第121-127页 |
(一) 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 | 第121-124页 |
(二) 国民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 | 第124-127页 |
结语:国共两党抗战文化政策的现实意义 | 第127-137页 |
一、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第127-128页 |
二、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第128-129页 |
三、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第129-131页 |
四、 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第131-132页 |
五、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 | 第132-133页 |
六、 发挥文化作用推动海峡两岸统一 | 第133页 |
七、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 第133-134页 |
八、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品质 | 第134-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阅读文献 | 第143-150页 |
后记 | 第150-15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15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