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
论文目录
 
引言第1-27 页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第9-11 页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现状第11-17 页
    (一) 有关建构主义实证研究的文献资料第12-14 页
    (二) 有关联合国的文献资料第14 页
    (三) 有关中国与国际组织的文献资料第14-17 页
  三、理论框架与演进模型第17-23 页
    (一) 理论框架的建立第17-22 页
    (二) 演进模型的建立第22-23 页
  四、研究方法及篇章结构第23-25 页
  五、论文的创新及难点第25-27 页
    (一) 论文创新意义第25-26 页
    (二) 论文写作难点第26-27 页
第一章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分期——文本分析(1949-2004)第27-48 页
  第一节 确定历史坐标: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分期问题第27-29 页
  第二节 联合国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第29-31 页
  第三节 文本内容验证第31-47 页
    一、1949-1971 年中国将联合国视为“敌人”,不满、谴责、批评态度明显第31-36 页
    二、1972-1989 年主权利益向发展利益转向,与联合国的经济合作日益活跃第36-44 页
    三、进入90 年代,中国与联合国步入深层次互动阶段,各项事务全面展开第44-47 页
  本章小节第47-48 页
第二章 50、60 年代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第48-87 页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第48-63 页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冷战开始及美苏阵营激烈对峙第48-51 页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充满敌意第51-60 页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政治运动成为国内政局主流第60-63 页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第63-71 页
    一、对时代主题的认知——“战争与革命”第63-66 页
    二、对世界格局的认知——从“两大阵营”到“两个中间地带”第66-68 页
    三、“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份定位与“孤立于世界体系外”的客观结果第68-71 页
  第三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特点第71-85 页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主权利益第71-73 页
    二、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挑战第73-85 页
  本章小节第85-87 页
第三章 70、80 年代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第87-118 页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第87-93 页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美苏关系开始缓和第87-89 页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始于关系“正常化”第89-91 页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政治问题逐步解决,经济问题日益突出第91-93 页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第93-98 页
    一、对时代主题的认知——“和平与发展”第93-95 页
    二、对世界格局的认知——“多极世界”第95-97 页
    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定位与国际地位提高的客观结果第97-98 页
  第三节 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特点第98-116 页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发展利益第98-100 页
    二、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参与、合作第100-107 页
    三、中国否决权实践(Ⅰ):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第107-116 页
  本章小节第116-118 页
第四章 90 年代至今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第118-161 页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第118-126 页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第118-120 页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充满“好感”第120-123 页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第123-126 页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第126-133 页
    一、世界多样性思想与“和而不同”的世界观第126-128 页
    二、“负责任的大国”的身份定位第128-133 页
  第三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特点第133-159 页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责任利益”,重视国家形象第133-138 页
    二、中国对联合国外交政策的特点:维护与扩展第138-149 页
    三、中国否决权实践(Ⅱ):以负责任大国身份慎用否决权第149-155 页
    四、“韬光养晦”与“大国责任”的角色冲突第155-159 页
  本章小节第159-161 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第161-187 页
  第一节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概述第161-164 页
    一、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基本内涵第161-162 页
    二、“两代维持和平行动”第162-164 页
  第二节 中国对维和行动观念的转变第164-176 页
    一、50、60 年代,中国将“联合国军”看作是帝国主义的警察部队第164-167 页
    二、70、80 年代,维和行动真正体现和平性质; 中国政府在冷静观察后主动参与维和第167-171 页
    三、90 年代至今,维和行动成为世界和平支柱; 中国在维和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第171-176 页
  第三节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制约因素及国家利益分析第176-185 页
    一、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制约因素第176-179 页
    二、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国家利益分析第179-184 页
    三、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行为趋向分析第184-185 页
  本章小节第185-187 页
结论第187-198 页
致谢第198-199 页
参考文献第199-205页

本篇论文共205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
集体行动逻辑与国际合作--《京都议
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
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
大国权力与地区规范--中国与东盟关
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建问题研究
中东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与现实的
泰国南部民族冲突成因及政府应对之
冷战后中国对外政策的变与不变--“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论利益集团与美国国会议员的政治沟
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与中美关系
东亚金融合作研究
塑造国家形象的国际公共关系视角初
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研究
论新中国的体育外交
俄罗斯影子经济研究
欧洲理事会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东亚经济区域主义及其日本因素研究
中日贸易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间的关
普京政府对欧盟东扩和北约东扩的政
中国和原联邦德国建交谈判过程分析
论新安全观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
金融工程视角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建构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研究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现代英国议
东盟对华态度:形成、转变及启示
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法律地位分析
低税原则研究
试析冷战后美国对中国西藏事务的干
早期儒家思想价值的重新发现
欧盟移民政策的一体化进程
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
浅析法国中小企业在华经济出现的不
文化外交在中法关系中的地位
论法国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
对预期违约制度的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评析
我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制度研
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从国际法看中印边界问题
论我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之制度价值
论我国公司的出资方式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之报复制
我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法律问题研究
试论我国的股权质押制度
试论新闻监督司法审判的法律尺度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研究
论布什政府反恐战略的困境
经济对当今英语和法语国际地位的影
《女勇士》中文化身份及性别身份的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颜色革命”—美国新一轮和平演变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中的小股东利益保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律问题研究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CEPA框架下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一体
目标公司董事会之义务研究--以英美
中国入世议定书之特定产品过渡性保
论公司法人人格及人格否认--我国新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问题研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问题研究--兼论我
论上市公司董事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
论两大法系代理制度之融合
评析我国合同格式条款法律规则
试论WTO保障措施的实体性要求及我国
试论WTO补贴与反补贴实体性规则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法律问题初探
引渡制度的若干新发展
试论《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的核心条
基于国际实践构建中国的体育仲裁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世界贸易组
公正审判权--刍议《公民权利与政治
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中的国有企业
WTO货物贸易规则下的绿色贸易壁垒法
机制化进程中的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制
试论中国环境外交与国际环境制度的
跨国公司与美国国会对华政策
全球治理中的联合国
 
中国外交政策论文 联合国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建构主义论文 案例分析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ccbin**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