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0
页 |
ABSTRACT | 第10-13
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
页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14-36
页 |
一、纳米医学与基因治疗 | 第14-29
页 |
1. 纳米医学的定义 | 第14
页 |
2. 纳米医学的应用 | 第14-18
页 |
3. 基因治疗 | 第18-21
页 |
4. 纳米医学在基因治疗领域内的应用 | 第21-26
页 |
5. 壳聚糖作为DNA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6-29
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29-30
页 |
三、研究目的、意义、思路、步骤及内容 | 第30-32
页 |
1、研究目的 | 第30
页 |
2、研究意义 | 第30-31
页 |
3、基本思路 | 第31
页 |
4、研究步骤及内容 | 第31-32
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
页 |
第二部分 纳米基因转移系统的制备和表征 | 第36-47
页 |
一、实验方法 | 第36-40
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6
页 |
2.LMWC的制备及FITC的标记 | 第36-37
页 |
3.LMWC分子量和氨基百分含量的测定 | 第37-38
页 |
4. 质粒的扩增和纯化 | 第38-39
页 |
5.DNA纳米微粒的复合制备 | 第39
页 |
6.DNA纳米微粒的形态学观察 | 第39
页 |
7.DNA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 | 第39
页 |
8. 酶切保护试验 | 第39-40
页 |
二、主要实验结果 | 第40-46
页 |
1.LMWC的制备及FITC的标记 | 第40-41
页 |
2.LMWC分子量和氨基百分含量的测定 | 第41-44
页 |
3. 质粒的扩增和纯化 | 第44
页 |
4.DNA纳米微粒的表观特征 | 第44-45
页 |
5. 酶切保护试验结果 | 第45-46
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
页 |
第三部分 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冻存复苏 | 第47-55
页 |
一、实验方法 | 第47-49
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7
页 |
2. 软骨细胞的分离获取 | 第47-48
页 |
3. 软骨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 | 第48
页 |
4. 关节软骨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48
页 |
5. 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 | 第48-49
页 |
6. 软骨细胞的GAGs组织化学染色 | 第49
页 |
二、主要实验结果 | 第49-54
页 |
1. 软骨细胞的分离获取 | 第49
页 |
2. 倒置显微镜观察 | 第49-51
页 |
3. 细胞增殖曲线 | 第51-52
页 |
4.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第52-54
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
页 |
第四部分 载基因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微粒体外转染特性研究 | 第55-65
页 |
一、实验方法 | 第55-60
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5-56
页 |
2. 体外报告基因转染软骨细胞试验 | 第56-59
页 |
3. 体外报告基因转染软骨组织块试验 | 第59
页 |
4. 体外对软骨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 | 第59-60
页 |
二、主要实验结果 | 第60-64
页 |
1. 体外报告基因转染软骨细胞试验的结果 | 第60-63
页 |
2. 体外报告基因转染软骨组织块试验的结果 | 第63-64
页 |
3. 体外对软骨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的结果 | 第64
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
页 |
第五部分 载基因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微粒体内转染特性研究 | 第65-70
页 |
一、实验方法 | 第65-67
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5-66
页 |
2. 全层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 | 第66
页 |
3. 体内报告基因转染软骨细胞试验 | 第66
页 |
4. 安全性评价 | 第66
页 |
5. 体内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软骨细胞试验 | 第66-67
页 |
二、主要实验结果 | 第67-69
页 |
1. 动物模型一般情况 | 第67
页 |
2. 体内报告基因转染软骨细胞结果 | 第67-68
页 |
3. 安全性评价 | 第68
页 |
4. 体内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软骨细胞的结果 | 第68-69
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
页 |
第六部分 新型纳米非病毒基因转运系统治疗软骨缺损的研究 | 第70-77
页 |
一、实验方法 | 第70-71
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0-71
页 |
2. 体内动物模型转染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 | 第71
页 |
二、主要实验结果 | 第71-76
页 |
1. 动物模型一般情况 | 第71
页 |
2. 体内动物模型转染转染治疗软骨缺损的结果 | 第71-76
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
页 |
第七部分 纳米DNA传输系统在假体无菌性松动模型中的应用 | 第77-87
页 |
一、实验方法 | 第77-81
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7-78
页 |
2. 载ASO纳米复合物颗粒的制备 | 第78
页 |
3.Co-Cr-Mo 合金粉末处理 | 第78
页 |
4. 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78-79
页 |
5. 实验分组与给药 | 第79
页 |
6. 载ASO的纳米微粒原位转染抑制骨溶解的研究 | 第79-81
页 |
二、主要实验结果 | 第81-85
页 |
1. 动物模型一般情况 | 第81
页 |
2. 复合物对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 | 第81-82
页 |
3. 破骨细胞TRAP染色和TRAP定量 | 第82-83
页 |
4. 骨吸收陷窝的观察和积分 | 第83-84
页 |
5.TNF-α再次给予实验 | 第84-85
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
页 |
第八部分 纳米DNA传输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中的应用 | 第87-94
页 |
一、实验方法 | 第87-89
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7-88
页 |
2. 载ASO纳米复合物颗粒的制备 | 第88
页 |
3. 类风湿关节炎解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88
页 |
4. 实验分组与给药 | 第88-89
页 |
5. 载ASO的纳米微粒原位转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 | 第89
页 |
二、主要实验结果 | 第89-93
页 |
1. 动物模型一般情况 | 第89-90
页 |
2. 纳米DNA传输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 第90-93
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4
页 |
第九部分 讨论 | 第94-106
页 |
一、新型纳米非病毒基因转运系统治疗软骨缺损的研究 | 第94-97
页 |
1. 软骨的损伤与修复 | 第94
页 |
2. 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 | 第94-95
页 |
· 与软骨修复 | 第95
页 |
4. 基因治疗与软骨修复 | 第95-96
页 |
5. 降解后的壳聚糖作为基因载体 | 第96
页 |
6. 针对关节软骨和关节内环境的考量 | 第96-97
页 |
二、纳米DNA传输系统在假体无菌性松动模型中的应用 | 第97-100
页 |
1.TNF-α与假体松动 | 第97-98
页 |
2. 抗TNF-α治疗与假体松动 | 第98-99
页 |
3. 抗TNF-α的ASO | 第99-100
页 |
4. 抗TNF-α的ASO 抑制微粒诱导的骨溶解 | 第100
页 |
三、纳米DNA传输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中的初步应用 | 第100-103
页 |
1.TNF-α与RA | 第100-101
页 |
2. 抗TNF-α的生物制剂与RA的治疗 | 第101-102
页 |
3. 抗TNF-α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第102-103
页 |
4. 抗TNF-α的ASO 治疗RA | 第103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
页 |
文献综述一 | 第106-110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0
页 |
文献综述二 | 第110-116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6
页 |
文献综述三 | 第116-124
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
页 |
文献综述四 | 第124-131
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1
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5
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147
页 |
致谢 | 第147-14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