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0页 |
引言 | 第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0-33页 |
1、热应激概述 | 第20-21页 |
· 热应激的概念 | 第20-21页 |
· 温湿指数 | 第21页 |
2、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1-25页 |
· 对奶牛采食量的影响 | 第21-23页 |
· 对奶牛消化率的影响 | 第23页 |
· 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对奶牛乳品质的影响 | 第24页 |
· 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3、热应激造成机体损伤的机制 | 第25-29页 |
· 热负荷导致体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内脏血流量降低 | 第26-27页 |
· 内脏血流量降低导致供氧不足,从而导致肠道损伤 | 第27页 |
· 肠粘膜细胞的死亡降低了肠壁的屏障功能,细菌内毒素大量被机体吸收,经一步激活免疫反应 | 第27-28页 |
· 内毒素刺激了一氧化氮的产生,它又导致血液从表皮流回内脏,即缺血再灌注的形成 | 第28-29页 |
4、热应激损伤理论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9页 |
5、缓解热应激的营养策略 | 第29-32页 |
· 防止营养对肠道的损害 | 第30-31页 |
· 增强肠道对热环境的适应性 | 第31-32页 |
6、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1、研究目的 | 第33页 |
2、研究内容 | 第33页 |
3、研究意义 | 第33页 |
4、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35-40页 |
第一节 热应激对奶牛血液中内毒素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的研究 | 第35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 饲养管理 | 第35页 |
· 实验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 | 第35-36页 |
· 牛舍温湿度的观测 | 第36页 |
· 血样采集及处理 | 第36页 |
· 血浆中指标的检测 | 第36-37页 |
· 统计分析 | 第37页 |
2、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 实验牛舍的温湿度指数 | 第37-38页 |
· 血浆指标测定结果 | 第38页 |
3、讨论 | 第38-39页 |
4、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热应激对奶山羊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毒素净吸收量和氧化还原指标影响的研究 | 第40-57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 基础日粮与饲养管理 | 第40-41页 |
· 实验动物手术 | 第41-43页 |
· 实验设计 | 第43页 |
· PAH灌注方法及采血程序 | 第43页 |
1.6、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 计算公式 | 第44-45页 |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5页 |
2、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 采食量和奶产量 | 第45-46页 |
· 肛温和呼吸频率 | 第46页 |
· 血浆流速和内毒素浓度 | 第46-48页 |
· 血浆内毒素吸收量 | 第48-49页 |
· 血浆氧化还原平衡指标 | 第49-53页 |
3、讨论 | 第53-56页 |
· 热应激与内毒素 | 第53-54页 |
· 热应激与氧化还原指标 | 第54-55页 |
· 热应激与胃肠道通透性 | 第55-56页 |
4、结论 | 第56-57页 |
第三节 补饲酵母培养物、VE缓解奶山羊热应激效果的研究 | 第57-72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 基础日粮与饲养管理 | 第57页 |
· 实验动物手术 | 第57-58页 |
· 实验设计 | 第58页 |
· PAH灌注方法及采血程序 | 第58页 |
1.6、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58页 |
· 计算公式 | 第58-59页 |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59页 |
2、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7页 |
· 采食量和奶产量 | 第59页 |
· 肛温和呼吸频率 | 第59-61页 |
· 门静脉血浆流速 | 第61-62页 |
· 颈动脉内毒素浓度、门静脉内毒素浓度、门静脉内毒素净吸收量 | 第62-65页 |
· 门静脉血浆氧化还原指标浓度 | 第65-67页 |
3、讨论 | 第67-71页 |
· 补饲酵母培养物、VE对干物质采食量、肛温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 第67-69页 |
· 补饲酵母培养物、VE对内毒素净吸收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 补饲酵母培养物、VE对氧化还原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70-71页 |
4、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节 补饲酵母培养物和酵母硒缓解奶牛热应激效果的研究 | 第72-91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72-75页 |
·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 实验设计 | 第72-73页 |
· 饲养管理 | 第73页 |
· 实验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 | 第73-74页 |
· 饲料样采集 | 第74页 |
· 牛舍温湿度的观测 | 第74页 |
· 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测定 | 第74页 |
· 干物质采食量的测定 | 第74页 |
· 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分析测定 | 第74页 |
· 血液指标测定 | 第74-75页 |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7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75-85页 |
· 实验牛舍的环境温度 | 第75-76页 |
· 奶产量 | 第76-77页 |
· 乳成分 | 第77-80页 |
· 乳蛋白率 | 第78页 |
· 乳脂肪率 | 第78-79页 |
· 乳糖含量 | 第79-80页 |
· 肛温与呼吸次数 | 第80-82页 |
· 肛温 | 第80-81页 |
· 呼吸频率 | 第81-82页 |
· 干物质采食量(DMI) | 第82-83页 |
· 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奶牛血浆中硒含量的影响 | 第83页 |
· 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奶牛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83-85页 |
· 对血液中GSH-Px酶活浓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 对血浆中SOD酶活浓度的影响 | 第84页 |
· 对血浆中MDA浓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 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奶牛血浆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 第85页 |
3、讨论 | 第85-90页 |
· THI与奶牛热应激 | 第86页 |
· 添加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86-88页 |
· 添加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第86页 |
· 添加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影响 | 第86-87页 |
· 添加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乳成份的影响 | 第87-88页 |
· 添加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奶牛肛温及呼吸频率的影响 | 第88-89页 |
· 添加酵母硒奶牛血硒水平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89页 |
· 添加酵母硒与酵母培养物对奶牛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 第89-90页 |
4、小结 | 第90-91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