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目前国内外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化与网络文化 | 第16-20页 |
2.1 文化与网络文化的界定 | 第16-17页 |
2.2 网络文化的特点 | 第17-20页 |
2.2.1 虚拟性 | 第17-18页 |
2.2.2 开放性与共享性 | 第18页 |
2.2.3 无序性 | 第18页 |
2.2.4 价值多元性 | 第18-19页 |
2.2.5 草根性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现象及原因分析 | 第20-31页 |
3.1 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现象 | 第20-28页 |
3.1.1 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现象的界定 | 第20-21页 |
3.1.2 网络文化失衡现象的具体表现 | 第21-28页 |
3.2 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3.2.1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 第28-29页 |
3.2.2 网络立法存在缺陷 | 第29页 |
3.2.3 我国网络文化的监管和治理存在漏洞 | 第29-30页 |
3.2.4 中西文化交流促使道德价值多元化 | 第30页 |
3.2.5 网民的网德缺失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4.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4.1.1 网络与网络文化方面的原因 | 第31-33页 |
4.1.2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33-34页 |
4.2 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34-39页 |
4.2.1 网络语言盛行易影响大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 第34-35页 |
4.2.2 沉迷网络游戏易导致大学生荒废学业 | 第35页 |
4.2.3 西方网络文化易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 第35页 |
4.2.4 网络暴力信息易使大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 第35-36页 |
4.2.5 网络色情信息易引起大学生不当的性行为 | 第36页 |
4.2.6 虚拟的网络交际易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淡化 | 第36-37页 |
4.2.7 网络“恶搞”易削弱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法制观念 | 第37页 |
4.2.8 丰富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对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的调控 | 第39-45页 |
5.1 政治调控 | 第39-40页 |
5.2 法律调控 | 第40-41页 |
5.3 道德调控 | 第41-43页 |
5.4 管理和技术调控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