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内容、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4.1 课程 | 第12页 |
1.4.2 AP课程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1.5.2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1.5.3 比较研究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美国AP课程的沿革与发展 | 第15-31页 |
2.1 AP课程的沿革与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2.2 AP课程的现状 | 第16-17页 |
2.3 AP课程的基本制度框架 | 第17-26页 |
2.3.1 AP课程的教学目标 | 第17-18页 |
2.3.2 AP课程的课程体系 | 第18页 |
2.3.3 AP课程的准入条件和申请步骤 | 第18-21页 |
2.3.4 AP课程的学分政策 | 第21-26页 |
2.4 AP课程的运行方式 | 第26-27页 |
2.4.1 AP课程的课程设置 | 第26页 |
2.4.2 AP课程的教学模式 | 第26-27页 |
2.5 AP课程的支持系统 | 第27-30页 |
2.5.1 AP课程教师的准入条件和专业发展 | 第27-29页 |
2.5.2 AP课程对特殊群体的福利政策 | 第29-30页 |
2.6 AP课程背后的理念 | 第30-31页 |
第3章 美国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 | 第31-49页 |
3.1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概况 | 第31-32页 |
3.2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的基本制度框架 | 第32页 |
3.3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 | 第32-44页 |
3.3.1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的课程设置 | 第32-35页 |
3.3.2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的教学模式 | 第35-44页 |
3.4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的支持系统 | 第44-47页 |
3.4.1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老师的准入条件 | 第44-46页 |
3.4.2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46-47页 |
3.4.3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AP课程的教学设施设备 | 第47页 |
3.5 格威内特数学科学技术高中的AP课程学习取得的成就 | 第47-49页 |
第4章 美国AP课程的启示与借鉴 | 第49-53页 |
4.1 成功的AP课程应该具备的条件 | 第49-52页 |
4.2 对我国国际学校AP课程建设的启示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