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前言 | 第14-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一部分 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神经-胶质细胞活性变化 | 第19-44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1.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免疫荧光主要仪器,设备,耗材 | 第19-20页 |
3.qRT-PCR的仪器材料 | 第20页 |
4.Western blot主要设备及材料 | 第20页 |
5.实验中主要试剂的配置方法 | 第20-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1.实验动物模型建立 | 第22页 |
2.疼痛行为学测试 | 第22-23页 |
3.免疫荧光测定DRG中小直径神经元损伤及SC中GFAP的表达 | 第23-24页 |
4.qRT-PCR测定相应分子 | 第24-27页 |
5.Western-blot检测脊髓胶质细胞的表达 | 第27-29页 |
6.图片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7页 |
1.疼痛行为学变化 | 第30-31页 |
2.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拟PHN)DRG中中小直径神经元的变化 | 第31-32页 |
3.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胶质细胞的激活 | 第32-35页 |
4.相关因子在RTX诱导的神经痛模型中mRNA的表达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1.DRG神经元的损伤在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2.胶质细胞激活在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作用 | 第38-39页 |
3.炎性因子在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 | 第39-40页 |
4.BDNF的失衡在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表达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第二部分 TSA通过调节神经-胶质细胞的活性缓解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 第44-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2. 蛛网膜下腔置管材料 | 第44页 |
3. qRT-PCR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44页 |
4.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1.RTX诱导的神经痛模型 | 第44页 |
2.实验分组 | 第44-45页 |
3.大鼠蛛网膜下腔鞘内置管方法 | 第45页 |
4.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的测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5.qRT-PCR测定相应分子 | 第46页 |
6.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结果 | 第46-49页 |
1.鞘内注射TSA后对RTX诱导的大鼠神经疼痛的影响 | 第46-47页 |
2.鞘内注射TSA 7 天后脊髓GFAP,IL-1β及TNF-α mRNA的表达变化 | 第47-48页 |
3.鞘内注射TSA 7 天后BDNF mRNA的表达变化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综述 | 第54-63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基金资助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