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一)海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9-20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20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共青团与《中国青年报》 | 第21-35页 |
第一节 政治宣传与共青团的发展 | 第21-26页 |
一、政治宣传与革命运动 | 第21-23页 |
二、共青团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 第23-25页 |
三、共青团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宣传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中国共青团机关报刊的发展 | 第26-32页 |
一、出版先进刊物与共青团机关刊物的创办 | 第26-27页 |
二、共青团机关刊的演进与发展 | 第27-29页 |
三、《中国青年报》的创刊与发展 | 第29-32页 |
第三节 中国青年报社的发展简述 | 第32-35页 |
一、中国青年报社的成立与发展 | 第32-33页 |
二、中国青年报社的领导体制简述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中国青年报》社论总述 | 第35-64页 |
第一节 《中国青年报》历年社论数量与分布 | 第35-38页 |
一、社论总量统计 | 第35页 |
二、社论数量与分布 | 第35-38页 |
第二节《中国青年报》转载社论数量与分布 | 第38-48页 |
一、社论总转载量及其分布 | 第38-44页 |
二、转载《人民日报》社论数量与分布 | 第44-47页 |
三、转载其他报、刊社论数量与分布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中国青年报》社论话题与分布 | 第48-64页 |
一、话题分类依据概述 | 第48-50页 |
二、社论话题与分布 | 第50-64页 |
第三章 《中国青年报》社论的特点 | 第64-95页 |
第一节 社论话题分布特点 | 第64-77页 |
一、建国头十七年时期 | 第65-71页 |
二、极“左”时期 | 第71-72页 |
三、1978 年至2000年 | 第72-76页 |
四、2000 年至2013年 | 第76-77页 |
第二节 社论内容特点 | 第77-84页 |
一、建国头十七年时期 | 第77-79页 |
二、极“左”时期 | 第79-80页 |
三、1978 年至2000年 | 第80-82页 |
四、2000 年至2013年 | 第82-84页 |
第三节 社论语言风格特点 | 第84-95页 |
一、建国头十七年时期 | 第84-88页 |
二、极“左”时期 | 第88-89页 |
三、1978 年至2000年 | 第89-93页 |
四、2000 年至2013年 | 第93-95页 |
第四章 《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社论 | 第95-103页 |
第一节 直接转载党报 | 第95-98页 |
一、转载中央党报 | 第95-96页 |
二、转载地方党报 | 第96-98页 |
第二节 同一事件《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的比较研究 | 第98-103页 |
一、同一事件《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社论的话题比较 | 第98-99页 |
二、同一事件《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社论的语言风格比较 | 第99-103页 |
第五章 《中国青年报》社论及共青团政治宣传工作的改进 | 第103-111页 |
第一节 政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103-107页 |
一、新形势下,共青团政治宣传理论滞后 | 第103-105页 |
二、多元价值观时代,宣传主题单调 | 第105-106页 |
三、服务青年意识淡薄 | 第106-107页 |
四、宣传载体单一,与青年互动缺失 | 第107页 |
第二节 政治宣传工作的改进建议 | 第107-111页 |
一、积极开拓思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 | 第108-109页 |
二、贴近青年,推进《中国青年报》社论政治宣传的大众化 | 第109页 |
三、紧扣服务青年宗旨,引导共青团自身改革 | 第109-110页 |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广开政治宣传渠道 | 第110-111页 |
结语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附录一:1952年—1966年《中国青年报》社论标题及发表时间 | 第117-139页 |
附录二:1979年—2013年《中国青年报》社论标题及发表时间 | 第139-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