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3页 |
第一节 与衰老相关的西医学说 | 第11-16页 |
一、现代医学对衰老的定义 | 第11页 |
二、现代医学有关衰老原因的认识 | 第11-14页 |
三、现代医学延缓衰老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四、常用衰老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机制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与衰老相关的中医学说 | 第16-21页 |
一、中医对衰老的定义 | 第16页 |
二、中医对衰老病因的认识 | 第16-17页 |
三、中医对衰老病机的认识 | 第17-19页 |
四、中医延缓衰老的主要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穴位埋线疗法 | 第21-23页 |
(一) 穴位埋线的发展历程 | 第21页 |
(二) 埋线操作方法 | 第21-22页 |
(三) 埋线疗法的特点和抗衰机制 | 第22页 |
(四) 穴位埋线应用举例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3-37页 |
第一节 五脏背俞穴埋线对应激衰老模型大鼠一般行为学的影响 | 第23-26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3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五脏背俞穴埋线对应激衰老模型大鼠胸腺指数的影响 | 第26-29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6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五脏背俞穴埋线对应激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 | 第29-3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分析讨论 | 第37-42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37页 |
第二节 选穴依据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动物模型选择依据 | 第39页 |
第四节 五脏背俞穴埋线对应激衰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五节 五脏背俞穴埋线对应激衰老模型大鼠胸腺指数的影响 | 第40页 |
第六节 五脏背俞穴埋线对应激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