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源起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3、国内外研究简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提出的背景及过程 | 第20-28页 |
2.1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思想提出的背景 | 第20-22页 |
2.1.1 形势背景: 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 第20-21页 |
2.1.2 现实依据:仍处在初级阶段的军民融合尚存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 第21-22页 |
2.2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思想的提出过程 | 第22-28页 |
2.2.1 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 第22-25页 |
2.2.2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思想 | 第25-26页 |
2.2.3 提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并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对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容的 | 第28-40页 |
3.1“一个格局”是总体目标 | 第28-31页 |
3.1.1 全要素 | 第29页 |
3.1.2 多领域 | 第29-30页 |
3.1.3 高效益 | 第30-31页 |
3.2“两个统一”是战略内涵 | 第31-32页 |
3.3“三个体系”是战略系统 | 第32-35页 |
3.3.1 组织管理体系 | 第33页 |
3.3.2 工作运行体系 | 第33-34页 |
3.3.3 政策制度体系 | 第34-35页 |
3.4“四个强化”是基本抓手 | 第35-40页 |
3.4.1 基本前提:强化大局意识 | 第36页 |
3.4.2 根本出路:强化改革创新 | 第36-37页 |
3.4.3 基础工程:强化战略规划 | 第37-38页 |
3.4.4 根本要求:强化法治保障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国际借鉴探析 | 第40-49页 |
4.1 理论渊源:中共几代领导人的军民融合思想 | 第40-45页 |
4.1.1 毛泽东的“军民两用”思想 | 第40-41页 |
4.1.2 邓小平的“军民结合”思想 | 第41-42页 |
4.1.3 江泽民的“寓军于民”思想 | 第42-43页 |
4.1.4 胡锦涛的“军民融合”思想 | 第43-44页 |
4.1.5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军民结合及军民融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44-45页 |
4.2 国际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的军民融合思想 | 第45-47页 |
4.2.1 美国“军民一体化”模式 | 第45页 |
4.2.2 日本“以民掩军”模式 | 第45-46页 |
4.2.3 俄罗斯“先军后民”模式 | 第46-47页 |
4.3 国外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启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49-54页 |
5.1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9-51页 |
5.1.1 破解了我国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的理论难题,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了重要的新探索 | 第49页 |
5.1.2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 第49-50页 |
5.1.3 军民融合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 第50-51页 |
5.2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51-54页 |
5.2.1 开创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崭新局面 | 第51-52页 |
5.2.2 为今后及未来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