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概述 | 第13-15页 |
1.1.1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2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前景 | 第14-15页 |
1.2 吡啶类金属配合物概述 | 第15-18页 |
1.2.1 三联吡啶金属配合物的发展及其研究 | 第15-17页 |
1.2.2 吡啶类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展望 | 第17-18页 |
1.3 量子化学的发展概述 | 第18-19页 |
1.4 冠醚化合物的概述 | 第19-21页 |
1.5 课题研究简介 | 第21-23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5.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4'-苯基-2,2':6',2"-三联吡啶系列化合物发光性质的表征及其理论研究 | 第23-36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3 4'-苯基-2,2':6',2"-三联吡啶系列化合物合成过程概述 | 第24-27页 |
2.4 三联吡啶化合物L~1-L~8的固体荧光表征 | 第27-29页 |
2.5 理论计算部分 | 第29-32页 |
2.5.1 计算方法 | 第29页 |
2.5.2 基态几何结构优化与单点能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2.5.3 前线轨道与发射光谱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1-32页 |
2.6 氢键对化合物L~1-L~8发光行为的影响 | 第32-35页 |
2.7 本章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4'-对甲砜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的研究 | 第36-55页 |
3.1 前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41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3.2.3 金属盐与4'-对甲砜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L~3)配合物的合成 | 第37页 |
3.2.4 配合物[ZnCl_2L~3] (1)的合成 | 第37-38页 |
3.2.5 配合物[ZnBr_2L~3] (2)的合成 | 第38-39页 |
3.2.6 配合物[ZnI_2L~3] (3)的合成 | 第39页 |
3.2.7 配合物[Zn(NO_3)_2L~3](4)的合成 | 第39-40页 |
3.2.8 配合物[Zn(L~3)_2](p-SO_3PhCH_3)_2(5)的合成 | 第40页 |
3.2.9 配合物[Ag(MeCN)L~3]·SbF_6(6)的合成 | 第40-41页 |
3.3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1-52页 |
3.3.1 配体4'-对甲砜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L~3)的晶体结构表征 | 第41-43页 |
3.3.2 配合物[ZnCl_2L~3] (1)的晶体结构的测定与解析 | 第43-46页 |
3.3.3 配合物[Zn(L~3)_2]·(p-SO_3PhCH_3)_2 (5)的晶体结构的测定与解析 | 第46-49页 |
3.3.4 配合物[Ag(MeCN)L~3]·SbF_6 (6)的晶体结构的测定与解析 | 第49-52页 |
3.4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固体荧光表征 | 第52-53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大环冠醚铜配合物的合成、性质表征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5-82页 |
4.1 前言 | 第55页 |
4.2 实验准备部分 | 第55-57页 |
4.2.1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4.2.2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 第56-57页 |
4.3 配体合成部分 | 第57-59页 |
4.3.1 大环多胺冠醚1,4,23,26,29,48-六氮杂-6,9:16,19:31,34:41,44-四苯基-12,15,37,40-四氧-环四十烷(L~9)的合成流程示意图 | 第57-58页 |
4.3.2 4,4'-二甲酰基二苯氧基乙烷中间体的合成 | 第58页 |
4.3.3 配体1,4,23,26,29,48-六氮杂-6,9:16,19:31,34:41,44-四苯基-12,15,37,40-四氧-环四十烷(L~9)的合成 | 第58-59页 |
4.4 配合物合成部分 | 第59-68页 |
4.4.1 配体L~9与铜金属盐配位合成配合物的反应路线 | 第59页 |
4.4.2 配合物[Cu_2(OSO_2CF_3)_2L~9(DMF)_2](SO_3CF_3)_2 (7)的合成与晶体表征 | 第59-61页 |
4.4.3 配合物[Cu_2(OSO_2C_6H_4Me)_2L~9(DMF)_2](SO_3C_6H_4Me)_2 (8)的合成 | 第61-62页 |
4.4.4 配合物[Cu_2(ONO_2)_2L~9(DMF)_2](NO_3)_2 (9)的合成与晶体表征 | 第62-64页 |
4.4.5 配合物[Cu_2(OClO_3)_2L~9(DMF)_2](ClO_4)_2 (10)的合成与晶体表征 | 第64-65页 |
4.4.6 配合物[Cu_2(OCOPh)_2L~9(H_2O)_2](CO_2Ph)_2 (11)的合成 | 第65-66页 |
4.4.7 配合物[Cu_2(OCOMe)_4L~9] (12)的合成 | 第66页 |
4.4.8 配合物(7)、(9)、(10)的晶体结构表征描述 | 第66-68页 |
4.5 配合物的电化学表征部分 | 第68-70页 |
4.5.1 电化学表征部分概述 | 第68页 |
4.5.2 大环多胺冠醚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68-70页 |
4.6 配合物的电子顺磁共振(EPR)表征部分 | 第70-72页 |
4.6.1 电子顺磁共振EPR表征部分概述 | 第70页 |
4.6.2 大环多胺冠醚铜配合物电子顺磁共振EPR表征 | 第70-72页 |
4.7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的描述部分 | 第72-73页 |
4.7.1 大环多胺冠醚铜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72页 |
4.7.2 大环多胺冠醚铜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 第72-73页 |
4.8 配合物的催化性质表征 | 第73-80页 |
4.8.1 大环多胺冠醚铜配合物的催化性质表征方法概述 | 第73-74页 |
4.8.2 大环多胺冠醚铜配合物催化苯甲醇的需氧氧化反应 | 第74-78页 |
4.8.3 大环多胺冠醚铜配合物催化无溶剂微波氧化1-苯乙醇的反应 | 第78-80页 |
4.9 本章结论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5.1 结论 | 第82-84页 |
5.1.1 4'苯基-2,2':6',2"-三联吡啶系列化合物发光性质的表征及其理论研究 | 第82页 |
5.1.2 4'-对甲砜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的研究 | 第82-83页 |
5.1.3 大环冠醚铜配合物的合成、性质表征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6页 |
附录 | 第96-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