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1章 调查研究 | 第14-53页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21页 |
1.1.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1.2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1.3 研究现场 | 第14页 |
1.1.4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1.5 资料收集 | 第14-15页 |
1.1.6 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 第15页 |
1.1.7 职业有害因素的定义 | 第15-16页 |
1.1.8 个体暴露职业有害因素资料及暴露水平量化 | 第16页 |
1.1.9 其他因素定义 | 第16-17页 |
1.1.10 资料整理及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1.1.11 质量控制 | 第20-21页 |
1.2 结果 | 第21-38页 |
1.2.1 现场卫生学调查 | 第21-24页 |
1.2.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1.2.3 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9页 |
1.2.4 单一职业有害因素模型获取环境风险评分(ERS1)的权重 | 第29-30页 |
1.2.5 多种职业有害因素模型获取环境风险评分(ERS2)的权重 | 第30-31页 |
1.2.6 构建环境风险评分的职业有害因素及其在环境风险评分中的权重 | 第31-33页 |
1.2.7 ERS 即职业有害因素组和高血压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 第33页 |
1.2.8 环境风险评分与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 | 第33-35页 |
1.2.9 以连续的环境风险评分构建的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预测模型的能力判定 | 第35页 |
1.2.10 五等分后环境风险评分与钢铁工人高血压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1.2.11 五等分后环境风险评分与钢铁工人高血压关系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1.2.12 构成ERS的单一有害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的比值比OR(95%CI)比较 | 第37页 |
1.2.13 钢铁工人高危危险因素确定 | 第37-38页 |
1.2.14 钢铁工人患高血压的危险分级 | 第38页 |
1.3 讨论 | 第38-46页 |
1.3.1 高温与高血压的关系 | 第38-39页 |
1.3.2 噪声与高血压的关系 | 第39-40页 |
1.3.3 粉尘与高血压的关系 | 第40-41页 |
1.3.4 一氧化碳与高血压的关系 | 第41-42页 |
1.3.5 职业有害因素组即环境风险评分ERS与高血压的关系 | 第42-43页 |
1.3.6 高危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 | 第43页 |
1.3.7 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 第43-45页 |
1.3.8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5-46页 |
1.4 结论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第2章 综述 常见职业有害因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53-71页 |
2.1 各种职业有害因素的测量方法 | 第54页 |
2.2 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 | 第54-61页 |
2.2.1 物理因素 | 第54-57页 |
2.2.2 化学因素 | 第57-59页 |
2.2.3 社会心理因素 | 第59-61页 |
2.3 各种职业有害因素作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2.3.1 多重线性回归 | 第61页 |
2.3.2 Logistic回归 | 第61页 |
2.3.3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 第61-62页 |
2.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附录A 钢铁工人健康状况调查知情同意书 | 第72-73页 |
附录B 钢铁工人健康状况调查表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导师简介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