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缩略语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0页 |
1.1 植物的生殖器官-花 | 第13页 |
1.2 植物的成花 | 第13-15页 |
1.2.1 植物的成花过程 | 第13-14页 |
1.2.2 影响植物成花的环境因素 | 第14-15页 |
1.2.3 植物成花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植物的衰老研究 | 第15-17页 |
1.3.1 衰老的概念 | 第15页 |
1.3.2 植物衰老的类型 | 第15-16页 |
1.3.3 衰老的原因 | 第16页 |
1.3.4 植物衰老生理学特征 | 第16-17页 |
1.4 植物的花期调控 | 第17-18页 |
1.4.1 温度处理 | 第17页 |
1.4.2 栽培调控 | 第17页 |
1.4.3 光照处理 | 第17页 |
1.4.4 植物生长物质处理 | 第17-18页 |
1.4.5 转基因技术改良花期 | 第1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38页 |
2.1 材料准备 | 第20页 |
2.2 材料处理 | 第20-21页 |
2.3 菊花生理和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21-38页 |
2.3.1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1页 |
2.3.2 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2.3.3 于重和鲜重比值 | 第22页 |
2.3.4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22-23页 |
2.3.5 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 | 第23-25页 |
2.3.6 NR活力的测定 | 第25-27页 |
2.3.7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7-29页 |
2.3.8 POD活力的测定 | 第29页 |
2.3.9 SOD活力的测定 | 第29-31页 |
2.3.10 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 第31页 |
2.3.11 MDA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3.12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32页 |
2.3.13 Vc含量的测定 | 第32-34页 |
2.3.14 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2.3.15 总糖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2.3.16 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 第35-36页 |
2.3.17 POD、SOD同工酶凝胶电泳的具体步骤 | 第36-37页 |
2.3.18 形态指标的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84页 |
3.1 TK,处理对‘汴梁紫禹’蕾期叶片生理生化的调控作用 | 第38-46页 |
3.1.1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38-39页 |
3.1.2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39页 |
3.1.3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39-40页 |
3.1.4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40页 |
3.1.5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40-41页 |
3.1.6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NR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41-42页 |
3.1.7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脯氨酸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42页 |
3.1.8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POD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42-43页 |
3.1.9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口叶片SOD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43页 |
3.1.10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O_2~-产生速率的调控作用 | 第43-44页 |
3.1.11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MDA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44-45页 |
3.1.12 TK_1处理对菊花蕾期叶片相对电导率的调控作用 | 第45-46页 |
3.2 TK_1和SK_1对菊花‘汴梁紫禹’花瓣的调控作用 | 第46-61页 |
3.2.1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花青素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46-47页 |
3.2.2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干鲜比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47-49页 |
3.2.3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49-50页 |
3.2.4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50-52页 |
3.2.5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脯氨酸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52-53页 |
3.2.6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POD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53-54页 |
3.2.7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SOD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54-56页 |
3.2.8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O_2~(·-)产生速率的调控作用 | 第56-57页 |
3.2.9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MDA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57-59页 |
3.2.10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电导率的调控作用 | 第59-61页 |
3.3 TK_1和SK_1对菊花'汴梁紫禹'叶片的调控作用 | 第61-75页 |
3.3.1 TK_1祁SK_1对菊花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61-62页 |
3.3.2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干鮮比的调控作用 | 第62-63页 |
3.3.3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63-65页 |
3.3.4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65-66页 |
3.3.5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NR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66-67页 |
3.3.6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脯氨酸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67-68页 |
3.3.7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POD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68-70页 |
3.3.8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SOD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70-71页 |
3.3.9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O_2~(·-)产生速率的调控作用 | 第71-73页 |
3.3.10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MDA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73-74页 |
3.3.11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电导率的调控作用 | 第74-75页 |
3.4 TK_1和SK_1对菊花‘汴梁紫禹’盛花期花瓣同工酶表达的调控作用 | 第75-77页 |
3.4.1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POD同工酶表达的调控作用 | 第75-76页 |
3.4.2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SOD同工酶表达的调控作用 | 第76-77页 |
3.5 TK_1和SK_1对菊花‘汴梁紫禹’盛花期花瓣营养指标的调控作用 | 第77-81页 |
3.5.1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Vc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77-78页 |
3.5.2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总蛋白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78-79页 |
3.5.3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总糖含量的调控作用 | 第79-80页 |
3.5.4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α-淀粉酶活力的调控作用 | 第80-81页 |
3.6 TK_1和SK_1对菊花‘汴梁紫禹’盛花期花期的调控作用 | 第81-82页 |
3.7 TK_1和SK_1对菊花‘汴梁紫禹’盛花期花径的调控作用 | 第82-83页 |
3.8 TK_1和SK_1对菊花‘汴梁紫禹’盛花期花瓣顶端宽度的调控作用 | 第83-84页 |
4 讨论 | 第84-92页 |
4.1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调控 | 第84页 |
4.2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花青素含量的调控 | 第84-85页 |
4.3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和花瓣干鲜比的调控 | 第85页 |
4.4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和花瓣可溶性蛋白的调控 | 第85-86页 |
4.5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和花瓣可溶性糖受的调控 | 第86-87页 |
4.6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和花瓣NR活力的调控 | 第87页 |
4.7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和花瓣脯氨酸含量的调控 | 第87-88页 |
4.8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和花瓣POD和SOD活力的调控 | 第88-89页 |
4.9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和花瓣O_2~(·-)产生速率的调控 | 第89-90页 |
4.10 TK_1和SK_1对菊花叶片和花瓣MDA含量与电导率的调控 | 第90页 |
4.11 TK_1和SK_1对菊花花瓣盛花期花瓣营养的调控 | 第90-91页 |
4.12 TK_1和SK_1对菊花花朵形态和花期的调控 | 第91-92页 |
5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