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微球的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实心微球 | 第12-18页 |
1.2.1.1 聚苯乙烯微球 | 第12-15页 |
1.2.1.2 碳微球 | 第15-17页 |
1.2.1.3 二氧化硅微球 | 第17-18页 |
1.2.2 空心微球 | 第18-20页 |
1.2.3 具有分级结构的微球 | 第20-21页 |
1.3 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研究现状 | 第21-36页 |
1.3.1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21-28页 |
1.3.1.1 表面化学反应 | 第21-22页 |
1.3.1.2 异相凝聚 | 第22-24页 |
1.3.1.3 层层自组装 | 第24页 |
1.3.1.4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 | 第24-25页 |
1.3.1.5 多相聚合 | 第25-27页 |
1.3.1.6 物理沉积 | 第27-28页 |
1.3.2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的应用 | 第28-33页 |
1.3.2.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第28-29页 |
1.3.2.2 磁性分离 | 第29-30页 |
1.3.2.3 生物检测 | 第30-31页 |
1.3.2.4 药物释放 | 第31-32页 |
1.3.2.5 催化 | 第32-33页 |
1.3.3 非对称微球的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第二章 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44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37-38页 |
2.2.1.1 试剂 | 第37页 |
2.2.1.2 仪器 | 第37-38页 |
2.2.2 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 | 第38页 |
2.2.3 聚苯乙烯微球的表征 | 第38-39页 |
2.2.3.1 聚苯乙烯微球的扫描电镜表征 | 第38页 |
2.2.3.2 聚苯乙烯微球的红外表征 | 第38-39页 |
2.2.3.3 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分布表征 | 第39页 |
2.2.3.4 聚苯乙烯微球的表面Zeta电势表征 | 第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2.3.1 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结果 | 第39-40页 |
2.3.2 聚苯乙烯微球随时间的生长过程研究 | 第40-41页 |
2.3.3 不同粒径聚苯乙烯微球的表征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聚苯乙烯微球/无机功能纳米粒子复合微球的制备研究 | 第44-54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45页 |
3.2.1.1 试剂 | 第45页 |
3.2.1.2 仪器 | 第45页 |
3.2.2 无机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5-46页 |
3.2.2.1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5-46页 |
3.2.2.2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6页 |
3.2.2.3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6页 |
3.2.3 聚苯乙烯微球与无机纳米粒子的复合 | 第46页 |
3.2.4 无机纳米粒子及复合微球的表征 | 第46-48页 |
3.2.4.1 无机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表征 | 第46-47页 |
3.2.4.2 无机纳米粒子的X射线衍射表征 | 第47页 |
3.2.4.3 金、银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 第47页 |
3.2.4.4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磁滞回线表征 | 第47-48页 |
3.2.4.5 聚苯乙烯微球/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微球的能谱表征 | 第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3.3.1 银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49页 |
3.3.2 金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49-50页 |
3.3.3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50-51页 |
3.3.4 聚苯乙烯微球/银纳米粒子复合微球的结果 | 第51-53页 |
3.3.5 聚苯乙烯微球/四氧化三铁(或金)纳米粒子复合微球的结果 | 第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非对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 第54-65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5页 |
4.2.1.1 试剂 | 第55页 |
4.2.1.2 仪器 | 第55页 |
4.2.2 非对称微球与无机纳米粒子的复合 | 第55-56页 |
4.2.3 非对称微球/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微球的表征 | 第56页 |
4.2.4 非对称微球/四氧化三铁复合微球的油水分离实验 | 第56页 |
4.2.4.1 油水分离实验过程 | 第56页 |
4.2.4.2 光学显微镜用于乳液的表征 | 第56页 |
4.2.4.3 石蜡实验 | 第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4.3.1 非对称微球的表征 | 第56-57页 |
4.3.2 非对称微球/四氧化三铁复合微球的结果 | 第57-58页 |
4.3.3 非对称微球/银(或金)复合微球的结果 | 第58-60页 |
4.3.4 非对称微球/四氧化三铁复合微球用于油水分离研究 | 第60-63页 |
4.3.4.1 油水分离结果与示意图 | 第60-61页 |
4.3.4.2 一系列油水分离分离结果图 | 第61页 |
4.3.4.3 油水分离的机理研究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碳球/羟基氧化铟纳米复合微球的原位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5-78页 |
5.1 引言 | 第65-6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5.2.1 试剂和仪器 | 第66页 |
5.2.1.1 试剂 | 第66页 |
5.2.1.2 仪器 | 第66页 |
5.2.2 碳球的合成 | 第66-67页 |
5.2.3 碳球/羟基氧化铟的合成 | 第67页 |
5.2.4 表征与测试 | 第67-68页 |
5.2.4.1 碳球/羟基氧化铟的氮气吸附/脱附表征 | 第67-68页 |
5.2.4.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 | 第68页 |
5.2.4.3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6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7页 |
5.3.1 碳球/羟基氧化铟的表征 | 第68-69页 |
5.3.2 碳球/羟基氧化铟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69-74页 |
5.3.3 碳球/羟基氧化铟的光学性能及光催化性能、机理研究 | 第74-77页 |
5.3.3.1 碳球/羟基氧化铟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74-75页 |
5.3.3.2 碳球/羟基氧化铟对亚甲基蓝光降解的性能研究 | 第75-76页 |
5.3.3.3 碳球/羟基氧化铟对亚甲基蓝光降解的机理研究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