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ZnO-ZrO2/HZSM-5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加氢性能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CO_2的减排、回收与利用 | 第9-10页 | 1.2.1 CO_2的减排 | 第9-10页 | 1.2.2 CO_2的回收与利用 | 第10页 | 1.3 二甲醚的性质与应用 | 第10-12页 | 1.3.1 二甲醚的性质 | 第10-11页 | 1.3.2 二甲醚的应用 | 第11-12页 | 1.4 二甲醚的合成工艺 | 第12-14页 | 1.4.1 工业上二甲醚的合成工艺 | 第12-13页 | 1.4.2 实验室二甲醚的合成工艺 | 第13-14页 | 1.5 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5.1 甲醇合成催化剂 | 第14-16页 | 1.5.2 甲醇脱水催化剂 | 第16-18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9-29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9-20页 |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9-20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23页 | 2.2.1 甲醇合成催化剂(CuO-ZnO-ZrO_2)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2 复合双功能催化剂(CuO-ZnO-ZrO_2/HZSM-5)的制备 | 第21-23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3-25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页 | 2.3.2 BET分析 | 第23页 | 2.3.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3页 | 2.3.4 NH_3程序升温脱附测试 | 第23-24页 | 2.3.5 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表征 | 第24页 | 2.3.6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4页 |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4-25页 | 2.4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反应 | 第25-26页 | 2.5 气相色谱分析 | 第26-29页 | 第3章 CuO-ZnO-ZrO_2/HZSM-5 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9-51页 | 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页 | 3.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0页 | 3.3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0-47页 | 3.3.1 沉淀剂的考察 | 第30-33页 | 3.3.2 Cu/Zn比的考察 | 第33-36页 | 3.3.3 焙烧温度的考察 | 第36-39页 | 3.3.4 双组分配比的考察 | 第39-41页 | 3.3.5 沉淀温度的考察 | 第41-44页 | 3.3.6 超声处理的考察 | 第44-47页 | 3.4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7-49页 | 3.4.1 反应空速的优化 | 第47-48页 | 3.4.2 反应温度的优化 | 第48-49页 | 3.4.3 反应压力的优化 | 第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CuO-ZnO-ZrO_2/HZSM-5 的助剂改性研究 | 第51-58页 | 4.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1页 | 4.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1-56页 | 4.2.1 XRD表征 | 第51-52页 | 4.2.2 BET表征 | 第52页 | 4.2.3 H2-TPR表征 | 第52-53页 | 4.2.4 NH3-TPD表征 | 第53页 | 4.2.5 ICP表征 | 第53-54页 | 4.2.6 XPS表征 | 第54-55页 | 4.2.7 SEM 表征 | 第55-56页 | 4.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反应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创新点 | 第59页 | 5.3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