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以香港经验为借鉴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内地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11页 | (二)香港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四、和谐社会构建目标下我国养老政策的发展实践 | 第12-17页 | (一)和谐社会构建与养老问题 | 第12-13页 | (二)和谐社区和养老服务 | 第13页 | (三)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历程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深圳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及现状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深圳人口现状及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一、深圳人口现状 | 第17页 | 二、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深圳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 | 第20-23页 | 一、社区养老所需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链稳定性不足 | 第20-21页 | 二、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分散,主体之间合作默契不足 | 第21页 | 三、非政府组织发展滞后,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性不足 | 第21-22页 | 四、社区养老服务专业性水平低下,人才培养力度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当前深圳社区养老发展缓慢的根源解析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政府角色定位偏差导致养老服务质量不高 | 第23-24页 | 一、社区养老推进方式僵化,服务内容脱离社区需求 | 第23-24页 | 二、社区养老管理方式落后,资源投入配比偏差性大 | 第24页 | 第二节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力度薄弱 | 第24-26页 | 一、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渠道不畅 | 第24-25页 | 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回馈无保障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社区基层忽略自身对养老服务产出的作用 | 第26-28页 | 一、社区基层辅佐力度不强,养老服务收获效果甚微 | 第26页 | 二、服务中心工作能力欠缺,服务内容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香港以社区为载体的养老模式 | 第28-35页 | 第一节 香港社区养老模式现状 | 第28-31页 | 一、香港社区养老模式的原则和理念 | 第28-29页 | 二、香港社区养老的三个主要模式 | 第29-31页 | 第二节 香港社区养老良性运转的独到经验 | 第31-35页 | 一、政府引导多元力量配合,保证香港养老运转良好 | 第31-32页 | 二、发挥NGO组织主导力量,保障养老服务成效最佳 | 第32页 | 三、坚持专业养老服务品质,保持服务基础稳定扎实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深圳社区养老完善的必由之道 | 第35-44页 | 第一节 优化政府在社区养老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 | 第35-38页 | 一、政府支持政策下沉,改变单一推动模式 | 第35-36页 | 二、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机制,开通融入服务工作渠道 | 第36-37页 | 三、加大非政府组织资金投入,推动非政府组织作用发挥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优化企业参与社区在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 | 第38-40页 | 一、加快企业年金制发展,建设稳定经济支撑 | 第38-39页 | 二、健全政策保障机制,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 第39页 |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资源最佳利用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养 | 第40-44页 | 一、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建立职业技能考核机制 | 第40-41页 | 二、提高科学理论研究水准,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 第41-42页 | 三、完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一、主要观点 | 第44页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