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视域下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引言 | 第8-21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 激励理论研究 | 第9-14页 | ·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第14-16页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17页 | (五) 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 教学评价 | 第17-18页 | · 课堂教学评价 | 第18-20页 | · 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的差异 | 第20-21页 | 二、聚焦:当前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一) 忽略需要,评价刻板单一 | 第21-22页 | (二) 目标至上,评价过于刚性 | 第22-23页 | (三) 过程缺失,评价偏重结果 | 第23-25页 | 三、呼唤:激励理论视域下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 第25-34页 | (一) 激励理论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 第25-26页 | (二) 激励理论视域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 第26-30页 | ·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7-28页 | · 目标设置理论 | 第28-29页 | · 过程形成理论 | 第29-30页 | (四) 激励理论视域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 第30-31页 | (五) 激励理论视域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 第31-34页 | 四、建构:激励理论视域下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 第34-37页 | (一) 基于“需要”的评价补充 | 第34页 | · 明确学生的本质需要 | 第34页 | · 根据需要确立评价指标 | 第34页 | · 根据需要的分层评价策略 | 第34页 | (二) 基于“目标”的评价优化 | 第34-35页 | · 目标的适度性把握 | 第34页 | · 多维目标下的的评价转变 | 第34-35页 | · 同标不同维的评价策略 | 第35页 | (三) 基于“过程”的评价维持 | 第35-37页 | · 评价的过程解读 | 第35页 | · 过程评价的维生机理 | 第35-36页 | · 动态持续的评价策略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42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