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综述 | 第15-23页 |
· 生物学性状 | 第15-17页 |
· 形态特征 | 第15页 |
· 培养特性 | 第15-16页 |
· 生活条件 | 第16-17页 |
· 毒力因子 | 第17-20页 |
· 外毒素 | 第17-18页 |
· 气溶素 | 第17页 |
· 溶血素 | 第17-18页 |
· 胞外蛋白酶 | 第18页 |
· 粘附因子 | 第18-20页 |
· S 层 | 第19页 |
· 菌毛 | 第19页 |
· 外膜蛋白 | 第19-20页 |
· 脂多糖 | 第20页 |
· 微生物学检验 | 第20-23页 |
· 细菌学检验方法 | 第20-21页 |
· 免疫学检验 | 第21页 |
· 分子生物学检验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温度、酸碱度对 4 株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 | 第23-5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实验菌株 | 第23页 |
·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 实验菌的准备 | 第23-24页 |
· 温度单因子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24页 |
· pH 单因子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24页 |
· 温度、pH 交互作用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51页 |
· 温度单因子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25-30页 |
· pH 单因子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30-34页 |
· 温度、pH 交互作用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34-51页 |
· 适温适 pH 组合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34-40页 |
· 适 pH 不适温组合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40-46页 |
· 适温不适 pH 组合对 4 株菌生长的影响 | 第46-51页 |
· 讨论 | 第51-54页 |
· 温度、pH 单因子对 4 株菌生长影响的比较 | 第51-52页 |
· 温度、pH 交互作用对 4 株菌生长影响的比较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不同温度、pH 条件下 4 株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检定和表达 | 第54-66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实验菌株 | 第54页 |
·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 不同温度、pH 条件下 4 株菌毒力基因的检定 | 第54-56页 |
· 实验条件的设定 | 第54页 |
· 实验菌毒力基因检定引物序列设计 | 第54-55页 |
· 实验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55页 |
· 实验菌毒力基因检测 | 第55-56页 |
· 不同温度、pH 条件下 4 株菌毒力基因的表达 | 第56-57页 |
· 实验菌基因组 RNA 的提取 | 第56页 |
· 实验菌毒力基因表达 | 第56-57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 不同温度、pH 条件下 4 株菌毒力基因的检定情况 | 第57-61页 |
· 温度单因子对 4 株菌毒力基因检定的影响 | 第57-58页 |
· pH 单因子对 4 株菌毒力基因的检定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温度、pH 交互作用对 4 株菌毒力基因检定的影响 | 第59-61页 |
· 不同温度、pH 条件下 4 株菌毒力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61-64页 |
· 温度单因子对 4 株菌毒力基因的表达的影响 | 第61-62页 |
· pH 单因子对 4 株菌毒力基因的表达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温度、pH 交互作用对 4 株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3-64页 |
· 讨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受温度、pH 胁迫下 4 株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氟哌酸的药敏特征 | 第66-71页 |
·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 实验菌株 | 第66页 |
· 实验试剂 | 第66页 |
· 实验仪器 | 第66页 |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 实验条件设计 | 第66页 |
· 营养琼脂平板的制作和药敏实验 | 第66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66-67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70页 |
· 讨论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