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引子 | 第1-8
页 |
第一节 金刚怒目正解 | 第8-14
页 |
一、 冯契对金刚怒目的理解 | 第8-9
页 |
1 、 金刚怒目词源考:《太平广记》--朱光潜--鲁迅--冯契 | 第8
页 |
2 、 金刚怒目的涵义:中国古代美学史中的金刚怒目艺术传统--金刚怒目的双重内涵(为人生而艺术--热烈风格) | 第8-9
页 |
二、 金刚怒目: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传统 | 第9-14
页 |
1 、 古今中西美学精神交汇中的金刚怒目 | 第9
页 |
2 、 金刚怒目是中国现代美学传统:美学(内容与风格)--改变国民性 | 第9-14
页 |
第二节 审美领域内的金刚怒目何以可能? | 第14-21
页 |
一、 审美的自由何以可能?--“形象思维也有辩证法” | 第15-19
页 |
1 、 形象的结合方式:赋、比、兴,对照,补充 | 第15-16
页 |
2 、 艺术想象的特点:有无动静的统一--个性化--构思与表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 第16
页 |
3 、 感性形象之为中介:感性形象的特点--更好的感性形象理论(意境与典型的结合:以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为例) | 第16-18
页 |
4 、 与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的比较 | 第18-19
页 |
二、 为人生而艺术何以可能?--“人道原则” | 第19-21
页 |
1 、 康德的崇高理论作为类比 | 第19-20
页 |
2 、 冯契的“人道原则”:道德理想--善与真 | 第20-21
页 |
第三节 金刚怒目和自由个性 | 第21-28
页 |
一、 美与自由人格的关系 | 第22-25
页 |
1 、 善作为美的前提:抽象的层面--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考察(孔孟,黄宗羲) | 第22
页 |
2 、 美对善的反作用:审美能力作为理想人格的构成部分--美对自由个性培养的意义(目标和手段) | 第22-25
页 |
二、 金刚怒目对自由个性的双重建构 | 第25-28
页 |
1 、 金刚怒目唤醒生命力感 | 第25
页 |
2 、 金刚怒目的德育作用 | 第25-28
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
页 |
后记 | 第2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