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4页 |
2.1 营运资金和供应链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1.1 营运资金相关理论 | 第19页 |
2.1.2 供应链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内涵、研究特点及绩效评价方法 | 第20-23页 |
2.2.1 供应链视角下的营运资金内涵 | 第20页 |
2.2.2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研究特点 | 第20-21页 |
2.2.3 引入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绩效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2.2.4 供应链思想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供应链视角下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 第24-32页 |
3.1 行业选取原因及行业特征概况 | 第24-26页 |
3.1.1 行业选取原因 | 第24-25页 |
3.1.2 宏观经济对家电行业整体收入影响 | 第25页 |
3.1.3 行业特征概况 | 第25-26页 |
3.2 供应链视角下家电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特点 | 第26-28页 |
3.3 供应链视角下家电行业营运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8-31页 |
3.3.1 传统营运资金绩效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3.3.2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29页 |
3.3.3 构建供应链视角下家电行业营运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1页 |
3.4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行业分析 | 第32-36页 |
4.1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 第32页 |
4.2 供应链视角下营运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 第32-35页 |
4.2.1 指标值的预处理 | 第32-33页 |
4.2.2 计算方法验证 | 第33页 |
4.2.3 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33-34页 |
4.2.4 供应链视角下行业营运资金绩效评价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万和电气为例 | 第36-49页 |
5.1 案例公司基本情况 | 第36-38页 |
5.1.1 案例公司的选取原因 | 第36页 |
5.1.2 万和电气背景介绍 | 第36-37页 |
5.1.3 万和电气组织机构设置 | 第37-38页 |
5.2 万和电气营运资金配置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5.2.1 万和电气流动资产配置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5.2.2 万和电气流动负债配置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5.3 供应链视角下万和电气营运资金绩效评价分析 | 第40-45页 |
5.3.1 流动性 | 第40-43页 |
5.3.2 风险性 | 第43-44页 |
5.3.3 协调性 | 第44-45页 |
5.4 提升万和电气营运资金绩效的相关建议 | 第45-48页 |
5.4.1 建立采购平台和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 | 第45页 |
5.4.2 挑选合适的供应商 | 第45-46页 |
5.4.3 调整原有的生产方式 | 第46页 |
5.4.4 改善现有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 | 第46-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