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绪论 | 第16-1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1.1 干细胞移植 | 第18-19页 |
1.1.1 干细胞分类 | 第18页 |
1.1.2 干细胞临床应用 | 第18页 |
1.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 第18-19页 |
1.2 干细胞体内示踪 | 第19-21页 |
1.2.1 外源性标记基因转染 | 第19页 |
1.2.2 荧光染料标记 | 第19-20页 |
1.2.3 同位素标记 | 第20页 |
1.2.4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 | 第20-21页 |
1.3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 第21-22页 |
1.3.1 Fe_3O_4粒子的性质 | 第21页 |
1.3.2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1页 |
1.3.3 Fe_3O_4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 第21-22页 |
1.4 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 第22-23页 |
1.4.1 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简介 | 第22页 |
1.4.2 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22-23页 |
1.4.3 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应用于干细胞移植的优势 | 第23页 |
1.5 小结 | 第23-25页 |
第2章 大鼠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25-34页 |
前言 | 第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8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2.1.4 试剂配制 | 第27-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2.1 原代BMSCs的分离和培养 | 第28页 |
2.2.2 BMSCs的扩增和冻存 | 第28-29页 |
2.2.3 BMSCs表面标志鉴定 | 第29页 |
2.2.4 BMSCs的成脂诱导分化 | 第29页 |
2.2.5 BMSCs的成骨诱导分化 | 第29-3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2.3.1 BMSCs形态学特征 | 第30-31页 |
2.3.2 BMSCs表面标志物的表达 | 第31-32页 |
2.3.3 BMSCs 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潜能 | 第32页 |
2.4 讨论 | 第32-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二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标记大鼠BMSCS的体外研究 | 第34-45页 |
前言 | 第3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3.1.3 试剂配制 | 第36-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2.1 SiO_2@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7页 |
3.2.2 普鲁士蓝染色检测细胞标记率 | 第37-38页 |
3.2.3 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标记细胞活性 | 第38页 |
3.2.4 CCK-8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 第38页 |
3.2.5 标记细胞 1.5T MRI扫描成像 | 第38页 |
3.2.6 统计学分析 | 第38-3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9-43页 |
3.3.1 SiO_2@Fe_3O_4纳米粒子的性状 | 第39-40页 |
3.3.2 SiO_2@Fe_3O_4纳米粒子标记细胞的阳性率 | 第40-41页 |
3.3.3 SiO_2@Fe_3O_4纳米粒子孵育时间和标记浓度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SiO_2@Fe_3O_4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 第42-43页 |
3.4 讨论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